记忆方法的运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形成自己的记忆技巧和方法,把枯燥的记忆变成有趣地发现学习,把纷繁复杂的知识网变成简单的联想表达,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复习方法达到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目的。
毕业班的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怎样让学生能够对生物感兴趣、省力气,又能达到好的复习效果呢?好的复习方法十分关键。读、写、练、实验、讨论、分析,我们常用的方法很多,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复习方法,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我认为非常重要。
复习时,知识的认知、理解、记忆、灵活运用几个环节中,记忆最枯燥。怎样将同学们认为头痛而又枯燥的记忆环节变的简单有趣而乐意主动学呢?给学生一些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记忆方法,近而建构自己的复习方法和知识体系。因为知识是个人与别人经由磋商与和解的社会建构,学生只有通过与他人进行经验交流,才能形成自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原则。
在生物教学中,我总结了几种记忆方法,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找到自己的记忆技巧和方法,近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一、 比较记忆
在细胞-生物-生物圈的专题复习中,将几类生物的细胞结构或结构列成一个表格,如下表:
细胞结构生物类型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其他结构
植物
√
√
√
√
叶绿体、液泡
动物
×
√
√
√
细菌
√
√
√
未成形
荚膜、鞭毛
真菌
√
√
√
√
液泡
病毒
没有细胞结构,蛋白质+遗传物质
通过列表对比,能够使学生一目了然,帮助记忆。鼓励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复习中,大胆的尝试用比较记忆来记导管和筛管的区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的不同等知识点,形式可以是列表,也可以是两个圆、两条线或其他形式;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片、实物。学生还可以将自己运用对比记忆整理的这些知识点设计成头发或树枝等形式进行打包。总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
这里让学生学会梳理小的知识片,同时渗透对比和整理的思想。
实验记忆
人们常说:“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干过。”直接经验要比间接经验记得要牢。我们知道实践也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初中生物复习中,学生还是要做一些实验来得出或验证一些结论,这些实验可以是课本上的实验,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比如“探究水分在植物体中的运输途径”这个实验,可以明显地看到红墨水由植物茎的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从而证明导管运输水分的功能。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材,看看哪种植物的茎比较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这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锻炼。有些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践,从中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