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等等。你还是否想到反应现象呢,主这些东西就牵涉到思路拓展的问题,你应该尝试一下。
十七 注意间隙休息 增加听课精力
听课时如果你明显感受到精力不足,于是你在下课后便去活动活动,企图以此消除疲劳,以便激活精神听下一节课的话,结果或许刚好相反,如果教师允许的话,你一定会睡得更香。要是碰到唱吹眠曲的老师,情况肯定更糟糕。
实在打不起精神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抓紧课间十分钟安心地进行一次敷桌小睡(其理论依据你可以在别的资料上查到),有人喜欢将它叫做间隙休息法。
不妨试一试,但是如果你有上课时瞌睡的习惯,则建议你去看看医生!
十八 注意锻炼身体 保持旺盛精力
千万不要说自己忙得连锻炼身体的时间都没有,因为这只能骗得了你自己,或者说这仅仅只是懒汉的借口。要知道坚持锻炼身体,须具备坚强的毅力,一暴十寒,于事无补。
如果有人说,我本来精神就不好,锻炼之后岂不是更加疲劳。这种人要么是锻炼时间过长,强度过高;要么就是根本没有体会过,锻炼后那种身体轻松,精神愉快的感觉。要是你真的未曾体会过锻炼所获得的愉快感的话,我建议你去运动场试试看,或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晨跑是学生时代一种重要的锻炼方法,你也可以打打球。
提醒你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借口锻炼,荒废学业!
十九 及时复习 与遗忘作斗争
晚修前或晚修后浏览一遍当天的学习内容是必要的,抓紧时间复习会让你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据悉,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表1-1 不同时间间隔后的记忆量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