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晏子的两次出使遇到了几次侮辱?各是什么?其直接目的是什么?这些侮辱是仅仅针对晏子本人吗?
2. 晏子面对楚人的侮辱,是怎样进行有力回击的?
3. 如果你是晏子,当时你会用什么话来回答楚王?比较一下,你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种好?为什么?
交流研讨
1. 学生朗读,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2. 检查交流“预习导学”
3. 合作探究:晏子的说话技巧
当楚国设小门迎接,以此来戏弄晏子身材矮小时,晏子 ,反讽楚国为狗国;当楚王讥笑齐国无人时,晏子便 ,把“人才”移为“百姓”,又引出“然则子何为使乎”的精彩回答,讽楚国是“不肖国”,楚王为“不肖王”;当楚王及其左右诬齐人为盗来羞辱晏子时,晏子指出是楚国的水土使民善盗,运用了 的手法。
4. 贯穿两篇故事的思想主线是什么?
5. 从《晏子使楚》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从晏子的角度分析,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从楚人这个侧面来分析,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拓展延伸
下面是中外名人小故事,你能用机敏的语言替他们回答问题摆脱尴尬难堪的困境吗?
①美国记者采访周总理时问:“我们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走路老低着头?”你能替周总理回答这个问题吗?
②有一次,克林顿到外地演讲,他正在演讲时,从下面传来一张字条,上面写了两个字:“白痴” 。如果你是克林顿,你会怎样回答?
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分)
傧者( ) 临淄( ) 闾( )
比肩继踵( ) 张袂成阴( ) 不肖(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0 分)
(1)圣人非所与熙也( )
(2)齐人固善盗乎( )
(3)吾欲辱之( )
(4)晏子避席对曰( )
(5)酒酣( ) (6)傧者更道( )
(7)缚者曷为者也?( ) (8)齐人也,坐盗( )
(9)叶徒相似。( ) (10)其实味不同(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0分)
①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Tag:八年级语文教案,初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案大全 - 八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