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题及作者
1、浣溪沙词牌的由来
2.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3、 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4、 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学生沉思中,悠扬的古曲响起,屏幕上出现苏轼的画像及全词内容。
三、诵读
1.播放朗读的音频文件
2.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读,体会朗读要领。
3.由学生推荐朗读较好的同学诵读,进行PK
四 吟读:
1.吟读: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读得较慢,有时有拖音。
2.教师示范(读出节奏.韵脚读重音,读出感情)
3.学生摇头晃脑地自由吟读
4.男生齐声吟读,女生一起吟读,看谁读得更有味。
五.译读
1.译读:以诗译诗,用现代文翻译,也要有韵脚
2.教师示范:山下的兰芽短短浸入小溪
3.学生试着译读后几句,老师可适当帮忙。
六.说读1、 说读:用自己的话在翻译的基础上,增加自己描写的内容,然后对 诗人说。
2.教师示范:(投影图片(溪边兰草图)
山下兰芽短浸溪
一个微雨飘洒的黄昏,我和庞安游罢清泉寺,来到寺外,看见山上的树木愈加青翠,溪边的兰草刚刚发芽,嫩
嫩的,绿绿的,刚刚浸到小溪里,很是可爱。
3.提供雨中松林图、暮雨子规图、兰溪西流图,让学生结合词句,大胆发挥想象,进行说读。
(可用扩句的形式)——的松林,————的沙路————洁净无泥。
七.背读
1.随机抽学生背读,检查预习效果。
2.全班同学齐声吟诵这首词
八.理解作品的主题
1、 词中那些句子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课后注释赏析,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总结: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九、全词小结: 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展示板书(投影): 情——宁静自适 景——清淡幽静 情景理交融 理——旷达乐观
十、学生自由背诵全词:
十一、拓展练习(投影):
描述以下句子表现的画面,说出其中包含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1、 夕阳无限好
(对美好晚景的恋惜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美好事物的留连,对时光易逝的怅惋,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
十二、布置作业: 1、 背默全词。 2、 积累蕴含人生哲理的诗词句五条。
十三.板书设计:
诵读 吟读 背读 译读 说读
情——宁静自适 景——清淡幽静 情景理交融 理——旷达乐观
教学反思: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诵读 — 吟读— 译读— 背读—说读的方式让学生重新认识古典诗词,接近古典诗词,可能只在浅层次上对古诗词有了一定意义的理解,真正蕴含的文学魅力绝不是就唱完全品味的。然而,从活动中折射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自主、合作、探究”全新学习方式下所激发出的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美妙的学习体验、喜悦地走向成功”,以及“现代学生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交互”所显现的学生能力,却无不昭示着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新面对学生,拷问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通过这次活动,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启迪: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八年级语文教案,初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案大全 - 八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