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外语培训方面。学校建有多媒体语音室、外语角。我们每年都开办一期外语提高班,培养对象是大学本科外语基础好的青年技术骨干,每期20人左右,半脱产或脱产3个月,强化口语训练。至今我们已办了8期,为工厂培养了一批外语人才。目前工厂外语翻译人员基本上都是工厂外语提高班培养的学员。工厂外语人才力量基本满足了与用户交往的需要。
3.在微机培训方面。职工学校微机教室已进行了两次机型换代。工厂每年开办5-6期微机培训班,培训200多人次。微机培训分初、中、高三个层次进行。初级、中级班培训对象是管理人员,高级班培训对象是设计人员。目前,劳资、财务、物资等各项专业管理基本上实现了管理手段现代化。设计处建有cad工作站,采用计算机设计绘图,现在正在推广三维cad绘图软件。现代化手段的培训及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厂的管理水平和设计能力。
三、 对技术工人不惜重金的培训是保证新型车生产质量的关键
1.对新工人进行集中脱产培训。新工人入厂后到职工学校和培训基地进行为期两年的理论和实作脱产培训,培训结业后即可上岗操作。
2.花学费、请名师培训在岗员工。地铁装配车间已经多年没生产地铁,很多青工甚至没看见过地铁,为使员工期适应地铁生产,我们在厂内培训后,又分两批把职工送到北京太平湖地铁车辆段进行培训;地铁钢结构车间是新成立的车间,人员主要是由修理客车车间人员转岗。我们对这个车间全体员工进行了两个月的脱产培训。对转向架加工、油漆等工序我们也都组织了培训,还聘请在日本培训过的老工人回车间对青年工人手把手地教。
3.重视关键工种技能提高培训。我们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培训工作的主攻方向,突出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车电工、电焊工等工种的培训工作。哈尔滨中德焊接培训中心是我国与德国联办的一家国际培训机构。该机构培训效果好,权威性高,培训一名焊工费用5000元。我厂与中德培训中心合作,在厂内办了6期国际通用焊工证书培训班,培训了100多名学员,培养了2名具有国际通用焊工合格证书培训资格的教师。
四、 对用户实施培训是新型车辆功能得以发挥的保证
工厂重视用户培训,仅1999年1-8月份,我们就开办16期用户培训班,培训了7个铁路局的802名学员。
在以产品为主线开展培训工作的同时,培训中心坚持全面适应工厂对培训工作多方面的要求。如安全培训、技师培训、工商管理硕士生培训等等,特别是在配合工厂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作用明显。为激励全厂职工积极努力工作,工厂建立了“下岗分流、培训提高、竞争上岗”环流机制。现在我们正在开办第二期“环流”培训班。第一期培训93人,最后有55人走向新岗位,有18人进入二期培训或进入劳务市场,有20人停薪留职。“环流”培训极大地激发了在岗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在工厂“减员增效、精干队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几年以来,职工教育工作在工厂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中,积极开展转岗、下岗职工培训为保证改革、保持稳定做出了贡献;在工厂开展“精品工程”的活动中,积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培训,为提高产品质量做出了贡献;在工厂走向市场中,积极开展了用户培训,为工厂拓展市场做出了贡献。
我厂根据工厂的经营和发展需求,培训量逐年增加。1997年完成技术业务培训10462人次。1998年完成技术业务培训总计11680人次(不含思想政治教育),占全民职工总数的104.51%。1999年工厂定为“学技术年”。全厂紧密围绕快速车及昆明动车组的设计与生产,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工作,体现了“学技术年”的学习热潮。
为了强化职工教育,进一步确立职工培训在企业中的地位,工厂于1999年7月对教育机构进行了调整,组建了职工培训中心。这对于突出职工教育及培训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加强工厂对职工教育的领导,不断通过职工培训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企业人才培养经验材料》来源于www.xuexue6.com,欢迎阅读企业人才培养经验材料。
Tag:经验交流,学习经验交流,班主任经验交流,常用公文 -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