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聚材
材料对于写作的重要如同粮食对于做饭的重要;任何高明的作家或写家、写手,都不能在腹中空空的状态下凭空写作,此即前人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聚材的原则是“多多宜善”。这一环节的主要行为内容是:
一、观察 写作中的观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察,而是作为写作主体认识过程的观察。从认识论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过程。
写作观察的特征是:
第一,它有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侧面;
第二,它是以视觉分析器官为主的多种分析器官的综合活动;
第三,它是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
第四,它渗透着思维。 什么是写作观察能力呢?写作观察能力是写作者进行观察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能动地发现客观事物的特点和变化的心理能力。观察能力的基础是人的感觉,它是视觉、听觉、嗅觉、昧觉、肤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活动。要进行观察,必须使自己的感觉特别敏锐、灵活,其中最主要的是眼明和耳聪。感觉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所接受到的信息,有80%以上是从视觉通道输人的,其次依靠听觉输入。
写作者要眼明耳聪,不仅要求写作者有健全的眼睛和耳朵,而且要求写作者善于运用眼睛和耳朵。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集中注意。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人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作者在进行观察的时候,眼睛的视线总是对准所注意的对象的某一点,并且不断地转动着视线以转换注意的目标。有意识地集中注意,有助于提高观察的效率。注意力不集中,我们的耳目五官是死的,心思也是散漫的,所谓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观察时要集中注意,活用感官。 第二、捕捉特征。写作者用眼看,用耳听,目的在于捕捉客观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是指人的个性、事的差别、物的不同。 良好的观察能力要有良好的观察方法协同配合,才能共同完成观察的任务。
观察的方法主要有:
(1)寻根观察法:即老舍所说的“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追底,把它看全,找到它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括。”这种“寻根观察”,必须持之以恒,有的还要反复多次,才能“寻”出事物的“根”,否则就无法下笔。
(2)比较观察法:要观察到一个人物或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需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才能掌握人物或事物的特征。
(3)定序观察法:观察是有意识的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近及远,或由东到西,或由点到面,或由外及里……观察的顺序、方位不同,所观察到的情状也不相同。大自然的景物在不同时序节令里千变万化,而人类在不同的时间和气候里,也有各种不同变化。进行观察有时须根据需要改换观察时间,以便观察到人物或事物在不同的节令、时间中的不同表现及其特征。
(5)易地观察法:人物或事物在不同的空间里的表现是不相同的。同是一个人物或事物,在不同的地点就有不同的表现。 观察事物也同样。如同为松树,平地之松与山顶之松不同。黄山玉屏峰有迎客松,是因山顶风大才使得松树伸出迎客之手。
(6)机遇观察法:这种观察不是按计划进行的,而是遇到机会,及时观察。如对海市蜃楼、车祸、火灾、救人等景物或事件,就需进行机遇观察。
观察的注意事项有:
首先,观察必须“五官开放”,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和躯体觉,特别是要进行联想、思索,要将看与想结合起来。
其次,根据需要借助现代物理、化学的某些仪器和手段进行观察。
最后,观察要事先制订观察计划,按计划进行观察。观察中勤作观察笔记。观察后须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使用观察获得的材料。
二、调查
调查指的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调查”往往和“研究”联系在一起。因为,这种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必须是较为系统的,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寻找到事物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调查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
调查方法主要有:
(一)典型调查法--“选择一个典型开调查会”的调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