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一是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开展“春风行动”、“送岗位进农家”活动,举办农村劳动力专场招聘会,将政策、培训、岗位、信息送到农民家门口。继续推广“1+3”培训模式和“校企联合”办学经验,实行订单培训。创建“技术培训110”模式,将教学实习设备搬到农民家门口开展培训。完善专业市场建设,郑州农村人力资源中心市场按照“边改建、边报批、边运行”的原则,全年接待农民工5万多人,提供工作岗位9万多个。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实施以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为重点的“平安计划”,拟定了《郑州市城镇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探索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积极推动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三是继续做好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维护工作。推动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
(六)加强各项基础工作,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违法违纪和政府机关“四难”现象实行两个“零控制”,促进了劳动保障系统行风政风的转变。开展劳动保障系统干部培训1500多人,有效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与市编办、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的意见》,推动劳动保障统筹城乡发展。继续加强金保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劳动保障市域网络结构和连接方式,开发完成劳动合同用工管理、网上信访等软件,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工程建设全面展开。成立了郑州市劳动保障咨询服务中心,努力建设以12333电话为基础的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全年受理各类来电近20万个,开展走进基层系列宣传活动35次,服务群众近50万人(次)。在工伤保险、社会保险稽查等方面出台了具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法规,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取得新突破。典型宣传成绩突出,重点宣传更加深入,劳动保障文艺新闻宣传和政务信息工作取得新成效。机关财务管理严格规范,老干部服务工作深入细致,新农村建设和驻村扶贫工作成绩突出。工会、学会、协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紧紧围绕局党委的中心工作,广泛开展活动,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增光添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据测算,我市每年需就业再就业的城镇求职人员15万人以上,可提供就业岗位不足12万个,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再就业资金使用面窄,创业培训后续服务缺少资金支持,需要建立与工作成绩挂钩的激励机制,发挥基层工作积极性。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任重道远,许多难题有待破解。城镇职工社会保??居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建立完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任务艰巨。
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协调劳动关系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强化手段。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与劳动者合同签定率仍然偏低,劳动争议较多;劳动保障监察和信访仲裁工作力量不足,缺乏有效的执法手段和必要的政策支持。
四、20**年主要工作
(一)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为契机,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围绕落实全市新增12万就业再就业目标做好七项重点工作:一是继续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政策内容和操作办法。二是总结“双卡制”等成功经验,着力完善面向零就业家庭等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三是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广开渠道促就业。四是制定《郑州市创业促就业工作方案》,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创业培训和服务措施,加快创建创业型城市步伐。五是落实《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六是继续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充分就业社区)达标活动,达标率80%。七是加快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步伐,尽快出台工作方案。
(二)以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为中心,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
一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建设,筹备建立中国郑州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二是制定完善政策,扩大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覆盖面。三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四是抓好技工院校业务管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综合管理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管理。五是组织技能宣传月、职业技能竞赛、技工院校文艺汇演、技工院校“三品”(品牌学校、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创建和技术工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就业劳动监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