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我县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迈向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由解决温饱问题向建设小康社会跨越的新阶段。因此,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展望未来美好蓝图,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制定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对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十五”期间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十五”期间,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奋斗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推进产业化为手段,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县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到20**年底,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到31.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自20**年到20**年平均递增6.1%。其中种植业生产总值18.7亿元,年均递增2.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500元,年均增长4.5%。粮食面积128.12万亩,总产达到414461吨,年均增长-0.2%,油料总产63551吨,平均增长-4.6%,棉花18925吨,年均增长-7.1%,瓜类总产374759吨,平均增长-4.9%,蔬菜总产613338吨,平均增产8.5%,水果总产71468吨,平均递增20.6%。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一是农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县种植各类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02.01万亩,其中棉花37.7万亩,花生23.3万亩,瓜菜34万亩,果树6.5万亩。其他油菜、芝麻等5万亩。全县优质农作物面积达到113.8万亩,其中优质小麦35万亩,优质棉花23.8万亩,优质花生15.4万亩,高蛋白大豆、粮饲兼用型优质玉米8.2万亩,优质瓜菜27.1万亩,优质水果4.3万亩,优质农作物所占比重达到49.5%。二是保护地栽培和高效设施农业成效显著。全县共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5000亩,平均亩效益5000元以上。发展双膜覆盖、地膜覆盖等保护地栽培近60万亩,亩产值2000元以上的高效农田面积达40万亩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截止目前,我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总数已达到10个,总面积6.495万亩,年产无公害农产品突破20万吨。四是特色农业快速发展,优势农作物面积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庄头、水坡、十八里、张市、永兴等乡镇为主的10万亩蔬菜种植区,以西部沙区为主的10万亩地膜花生及万亩小杂果种植区,以南曹、蔡庄、朱曲、洧川等乡镇为主的3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和10万亩优质玉米种植区等四大种植格局。
(二)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一是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市场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县建成大中小农产品交易市场60多个,其中具有较大规模的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12个,一个以大中型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乡镇集贸市场为基础,以各类中介组织为纽带,以田间地头零星市场为补充的多层次、开放型农产品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二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具规模。为更好地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我县成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建立了“尉氏农网”,开通了农业服务热线电话,并与移动公司联合开通了“尉农短信”群fa系统,向县农村工作领导组成员、全县515个行政村的支书和农村经纪人发送有价值的短信。截止目前,尉氏农网日平均浏览量80余次,热线电话去年共解答咨询问题1570余个,初步形成了“尉农短信”、农民热线、网上咨询等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服务手段,构建了我县信息服务棚架。三是鼓励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我们按照自助、自主、平等、自愿的原则,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和管理,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保护功能。目前我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5家,加入农户4396户,成员户均直接纯收入7012元。全县农民经纪人达320人,去年向省内外大中城市销售西瓜10.8万吨,树苗800万株,蔬菜37万吨,生猪27万头,蛋品3.8万吨,获利400万元。
(三)“五个一”工程初见成效
这两年,我们通过实施“学好一手特技,练好一张口才,建好一个站点,带动一个基地,创出一个好效益”的“五个一”工程,达到了农业科技人员到户、农业科技到田、技术要领到位的目标,有效地解决了技术棚架。截止目前,我们已在全县建服务站点54个,技术服务基地49个,面积21500亩。“五个一”工程的实施,开创了新形式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新途径,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的种植业调整工作,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