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推进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展重点行业共性和关键性节能技术的攻关研究。在电力、化工、建材和铅冶炼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节能技术。积极参与国家科技专项行动,以节能降耗为主题,加强企业管理示范工程建设,突出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推进管理创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委、市发展改革委)
四、加强重点领域节能
14.狠抓工业及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督促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建立节能责任制,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实施节能奖励措施;对不按要求强化节能管理的企业,要限期整改并向社会公布;组织重点耗能企业开展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标活动,确保全国千家、省百家节能行动和市重点监控的27户企业当年节能15万吨标准煤。重点耗能企业应有专门的节能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节能管理人员,完善能源计量器具、原始记录、基础台账,加强用能计量和检测,如实报送能源统计资料。各县市区要加强500吨以上耗能企业的能源基础管理工作。(责任单位:市经委、市质监局、市统计局)
15.推进建筑节能。完善规划、设计、图审、施工、监理、竣工备案等环节闭合管理的监管机制,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达不到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和销售。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积极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广泛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新建筑设计要体现优先利用太阳能的原则。(责任单位:市建委、市房产局、市城市规划局)
16.强化交通节能。逐步淘汰油耗高的老旧车辆,严禁淘汰车型和轴荷、能耗、排放等技术参数超标的车辆进入运输市场。加强营运车辆燃油定额管理。完成约10公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55公里旧沥青路面改造任务。(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17.引导商业节能。在全市大型超市、百货店、批发市场、酒店等场所,推行节能标签制度。争创国家级绿色饭店。倡导提供大、中、小份量菜品服务,减少一次性木筷等资源性用品的使用。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实施节能降耗创建试点。引导和鼓励发展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体系。加快现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在重点商业示范社区建立“绿色回收站(亭)”,完善社区绿色回收网络。(责任单位:市商务办)
18.做好农业节能。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继续实施大型排涝站更新改造任务。加快以农村户用沼气为重点的农村新能源建设,新建用户沼气12000户,大中型沼气工程2处。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研发农业机械节能新产品,推广复式耕种等符合节种、节肥要求的新型作业机械。更新改造泵站工程,改造3处泵站,总装机容量3500千瓦。(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水务局)
19.推动机关节能。严格机关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办公用品的采购、配备和使用,大力推动节能产品采购。优先采购节能产品。推进市直机关更换节能灯,设定空调温度。研究制定市直党政机关节电、节水和节约公务用车使用等节约工作的标准与办法。(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
五、加强节能法制建设
20.加强节能制度建设。认真实施《安徽省节能条例》和《安徽省节能监察管理办法》、《安徽省节能监测办法》,制订《阜阳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市经委、市法制办)
21、源头控制高耗能项目。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备案和开工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
22.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扩大能效标识在家用电器、电动机、汽车和建筑上的应用,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企业诚信机制,不断提高能效标识的社会认知度,引导社会消费,促进企业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责任单位:市质监局)
23.建立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节能联合执法制度。组建节能监察队伍,重点督查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禁止淘汰设备异地再用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等情况。抽取3家左右重点耗能企业,对其主要产品耗能水平及主要耗能设备进行监测。(责任单位:市经委、市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