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来自培养目标上的误差
外语教学要培养学生为交际而使用外语的能力,这无疑是正确的。新大纲和新教材将其作为外语教学的培 养目标,试图改变以往不重视交际能力和语言使用能力培养的弊端也是无可非议的。然而问题在于在我们努力 加大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力度的同时,却在教学中出现了另外一种不良倾向,即忽视中学外语教学目的多元性的 特征。以听说来代替读写,以能力来取代知识,并把语言能力的培养与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完全割裂开来,这 就造成对新大纲、新教材培养目标上的理解、实施上的偏差。
实际上能力的培养应有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要求。就交际能力而言,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书面语言的交 际能力侧重于读写方面,口头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听说方面。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是重要的,欠缺哪一 方面都不能算是真正具备了交际能力。除了语言能力外,交际能力还应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因为在交际中,我 们不仅要注意其语言、语法、词汇等要素的理解,还要知道这句话应该在什么场合使用。不了解社会文化背景 ,那培养出来的学生终究只具备“纯语言能力”而缺乏“交际能力”,这种能力是不足以保证人们在现实情景 中用外语进行有效交际的。另外,不同的学校和地区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例如培养外语专门人才的大专院校和 普通中学就应该有所不同。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在外语人才的要求上就应有不同的区别。忽视这种 差异,在外语能力培养目标上采用一刀割的办法,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普通中学的外语教学目的是为学生学习外语打下一个初步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上不能顾此失彼,人为 地将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技能的训练分割开来。否则就有可能从“聋哑外语”这个极端又转向“文盲外语”的 另一个极端。历史的教训是不能不引以为鉴的。普通中学的外语教学既然是打基础,那么除了让学生具备一定 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外,还应该是一门文化课,具有教育,认识、审美等多种功能。通过教学,我们不但要 使学生掌握语言本身,还要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语言观的教育,以及意志品质、心理素质 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等等。如果我们在贯彻实施新大纲、新教材时,只注意掌握语言这一单一目的,而 忽视了外语教学的阶段性,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忽视了对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综合培养,那么我们的外语教学 将是蹩脚的,我们培养的外语人才将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交际需要。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鉴于上述我们在贯彻使用新大纲、新教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如下几个关系中去寻 找对策。
(一)妥善处理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又检 验理论的正确性,并对理论进一步深化,从而使人们的认识不断螺旋式地上升。在中学外语教学中,教学法理 论和实践的关系当然也是这样。任何理论都有其产生的条件,我们对不少外国的教学理论,固然可借鉴,但必 须从实际出发,重视我国外语教学环境的制约作用,必须结合中国人学外语的特点,本着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的原则加以改造和取舍。既不以新贬旧,又不照搬套用,既重学习借鉴,又重灵活创造。只有土洋结合,诸法 上马,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学外语教学新体系。机械地照搬,盲目地尊崇外国教育理论,只能损 害我们的外语教学。
(二)妥善处理好各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关系。自1862年京师同文馆开设至今,我们外语教学的方法,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沧桑演变,目前主要有五种流派。各种教学方法,都是顺应国际教学法潮流,在特定历史背 景和社会环境制约下产生的,都是在不同的语言理论指导下各自进行的教学实践。无论是40年代兴起于美国 的以句型为纲,主张就句型本身进行反复机械训练的结构法,还是80年代开始在英国占主导地位、注重过程 、强调目的语的“终极目的”交际法,皆各有千秋。从纵向看,他们之间是继承,发展和不断改进的关系。从 横向看,他们之间又有彼此否定的关系。如直接法是对翻译法的否定,自觉对比法又是对直接法的否定。但仔 细研究我们可发现,这些流派一是从语言知识入手,强调理解:一是从语言应用入手,强调表达。它们实际上 只不过是在相互渗透之中有所侧重而已。如交际法并不一概排斥语法教学,认知法也不一概排斥语言的实践训 练。既然各流派之间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我们在教学中就应克服片面性,博取众家之长为己所用,不能单一 地使用交际法一种教学法,这样才能拓宽外语教学的路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为 他们今后运用外语奠定坚实的基础。
Tag:考研英语作文,考研英语作文范文,考研英语作文模板,英语作文 - 考研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