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至清明,该去扫墓了,明、后两天上坟、扫墓的人一定很多。使我想起农村俗语是“早清明,晚十月一,七月十五在当日”
清明就是清明节;十月一,就是农历的十月初一,是一个鬼节,“十月一,送寒衣”;七月十五,就是农历的七月十五,也是一个鬼节。
为什么是早清明、晚十月一呢,这个早晚是指参加扫墓、祭祀的时间早晚。据过去老人们讲,冬天是农闲季节,外出的人少,野外便漂流着许多鬼魂。现在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农村春耕生产开始,窝了一个冬季的农人要下田劳动了。为了方便生产,怕鬼魂吓着了下地干活的人,阴间阎王爷会在清明节到来之际,下令把所有的鬼魂都集中起来。这个时候,我们去亲人的坟墓祭奠,就要赶在清明前去,最晚不超过清明节当天的中午,以后再去,亲人的魂灵都不在自己的家了,被阎王收集起来了。被阎王收集起来的鬼魂一直要到农历的十月初一才开始放出来,因为这个时候,秋作物已经收完,冬季的作物已经种上了,田野里不会再有忙碌的人了,这个时候,把收集回来的鬼魂都放出来,一直到次年的清明节前再收回去,所以,十月初一去给亲人上坟、送寒衣的时候,要晚去一些,因为怕亲人还没回到自己的家。而七月十五鬼节的祭祀活动最好就在当日进行。
当然这是民间流传的迷信说法。但是不论怎么说也是对逝者的一种哀悼呀?在坟前焚烧纸钱的、供奉水果点心的、供奉烟酒的,最时尚的是献鲜花的,最最时尚的是网上祭奠的,不用出门便可实现对自己的先人、故人们祭奠,甚至可以对某些伟人、名人进行悼念、祭奠。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很难,再就是“生前不孝,死后瞎闹”的“闹”形式到底给何人看的呢?由此记起乡下老家的民政调解干部们,每当有老人去世,他们便赶去主持丧事,首先与事主讨论丧事规模,对于“生前不孝者“,不失时机进行一顿批评,接着提出丧事办的风光一些,方告慰死去的老人,在乡亲面前也能挽回脸面,如果事主痛快的照办,则又提出根据你们家孩子多,生活不算富裕,对待老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是成心虐待老人,现在同意风光的发送老人,只要有如此孝心,死去的老人在九泉之下亦可瞑目了,最后摊出一个折中方案,大家皆大欢喜。
我非常佩服他们,虽然学识不高,甚至小学未读完,但是他们运用起辨证法来何等的得心应手,其根本在于对于乡情的了解,对于事主情况的了解,才能对症下药,既教育本人,又教育大家。但愿这样的干部更多些,把农村改革搞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