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人才和学科建设为重点,加速形成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领先优势。
尽管目前卫生事业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但越是这种情况,我们越不能忘记发展,越不能忘记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快速发展水平相比还处于滞后状态。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卫生事业前进道路上的问题。要在认真总结“十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遵循卫生事业发展规律,抓住发展重点,明确发展方向,确立发展目标,寻求发展推动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要紧紧围绕影响我市人民群众健康的重点问题,不断提高医学科技水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在一些领域取得重要的突破性成果。要抓紧实施《厦门市医学中心、重点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加强医学中心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大对各级医学中心和重点学科投入力度,使医学中心和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力争医学中心创品牌,重点专科创特色,重点项目见成效。要高度重视加强卫生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坚持卫生系统多年来抓班子、抓队伍的好传统,巩固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和队伍优势,加大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造就一批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医学精英”和“帅才型”专家,并以此组建优秀团队,鼓励攀登医学高峰,确保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营造选人用人的公正导向和公正机制,建立能够激发医疗卫生工作者活力的体制和机制,尊重卫生人才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深化改革卫生人事和分配制度,激发优秀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才在医疗卫生实业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要以提高卫生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既要努力建设掌握高新技术、拥有尖端技能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学科带头人,又要注重建设面向基层服务,掌握适宜医疗卫生技术的人才队伍,还要着力培养和引进卫生管理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端正、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爱岗敬业的医疗卫生队伍。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对在建的项目要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对已规划的项目要抓紧进行前期工作,特别对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努力提高我市医疗设施整体水平。
四、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精神,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核工作。
根据全国爱国卫生工作安排,今年上半年,省爱卫办要对我市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进行复查,下半年,全国爱卫办将组织国家卫生城市抽查考核。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查的各项准备工作意义重大。国家卫生城市是我市所最早获得的国家级荣誉称号之一。1996年,我市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可以说,“国家卫生城市”已经成为我市对外交流的一张烫金名片。不但极大提升了我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影响和带动了全市各方面工作的提高,促进了全市各项社会和经济事业的蓬勃发展。自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后,我市又陆续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十佳人居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这些荣誉的取得,与我市创建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刚刚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殊荣,而卫生城市是文明城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要素。所以,此次复查不仅是对国家卫生城市的复查,也是对文明城市的一次再考评,对此我们切不可以掉以轻心。今年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能否顺利通过,直接关系到我市国家卫生城市的荣誉称号能否继续保持,对促进我市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及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此次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工作,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把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和巩固工作作为大事来抓。在这个过程中,卫生系统特别是爱卫部门必须担负起应有的责任,高度警惕,狠抓落实,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确保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查顺利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