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7大精神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班集体建设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班级德育工作考核为机制,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强德育工作实效。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示范基地”、福建省“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先后被授予福建省“学校德育基地”、“环保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成为我省同类学校中的一面旗帜,学校德育工作得到有力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制度,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1、完善管理网络。
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我校建立了完善的德育管理网络体系,实行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法制副校长密切配合,学校德育处、教导处操作执行,党团组织、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优化骨干队伍。
重点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构建班主任队伍科学管理的机制,继续组织定期学习、现场观摩、优秀班主任评比等活动。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建立稳定、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激励措施,在建立班主任岗位职责规范、严格考核的同时,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加大奖励力度,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3、创新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积极应对网络时代学校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挑战,大胆探索网络时代下德育工作新思路,认真办好学校德育网页,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网上教育活动,不断对“德育园地”栏目进行调整、充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校德育水平的提高。
1、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育人水平
“高尚的师德是立校之本”这是我校师德建设的根本,学校坚持加强和改进思想和政治工作,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重要位置,倡导“敬业、奉献、求实、爱生”,树立“特教无小事,小事系特教,事事是特教”的师德意识。
(1)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真正提高思想认识。
(2)实施全方位德育工作制度。学校采取教师值班制,生活老师和值班教师全天候负责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增强每位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形成过程育人的良好局面。
(3)建立一整套教师管理制度,加大依法治教力度,学校制定了出勤、考评、休假、课堂教学等各种考核评价方案,把师德建设与年度考核、评优、职称挂钩,对违反者实行一票否决。
(4)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开展“特教,我无悔的选择”师德演讲比赛等活动,同时还组织学习“三个代表”心得体会、德育研究和经验交流论文汇编。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侧重实现“三个转型”,即在管理思想上,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在教学思想上,由“教书型”向“育人型”转变,在知识能力结构上,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动态管理。
(6)对全体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即“四做”:a、在学习上力争上游做标兵;b、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做园丁;c、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做典范;d、在作风上严谨朴实做楷模。
三、坚持德育本位,延伸德育触角,创新德育载体,提高德育水平
1、高度重视,凝聚力量,努力拓展和开发社区德育资源。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资源的建设,紧紧围绕德育总体目标,积极开发和挖掘我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构筑我市德育平台,协同多方力量,先后与泉州市司法局、泉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泉州市公安消防支队、泉州市地震局、泉州市国家安全局、泉州市公安交警支队、泉州市环保局等单位在我校分别建立了泉州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泉州市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泉州市中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基地、泉州市中小学生防震减灾教育基地、泉州市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泉州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基地、泉州市中小学生环保教育基地以及泉州市中小学生小发明小创作展馆等。同时还把泉州市烈士陵园、德化县黛仙山自然保护区、永春牛姆林、厦门英雄三岛纳入开展活动的主要场所,形成了多元化、多视角的德育资源库,为社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