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古代诗歌   名言名句  日记100字  员工手册
 
当前位置:学学咯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试卷小学四年级 总复习» 正文

小学四年级 总复习

[08-22 12:42:41]   来源:http://www.xuexue6.com  小学语文试卷   阅读:6299
概要:七、写出和下面的词语意思相近的词。(2分)挚友:________ 安静:________鹤发:________ 嫉妒:________八、选择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1.他正在看( ),自己以前看( )的那本书。(1)过(2)着(3)了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词是( )(1)灯火辉皇(2)莫明其妙(3)墓色降临(4)没昼没夜3.“拱桥、石桥、木桥、铁桥”其中不是同一类的词是( )(1)
小学四年级 总复习,标签:小学语文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试卷,http://www.xuexue6.com
七、写出和下面的词语意思相近的词。(2分)
挚友:________  安静:________
鹤发:________  嫉妒:________
八、选择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他正在看(    ),自己以前看(    )的那本书。
(1)过
(2)着
(3)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词是(    )
(1)灯火辉皇
(2)莫明其妙
(3)墓色降临
(4)没昼没夜
3.“拱桥、石桥、木桥、铁桥”其中不是同一类的词是(    )
(1)拱桥(2)石桥(3)木桥(4)铁桥
4.________ 刮风下雨,________小华没来我家。
应填的关联词语是(    )
(1)虽然……但是……  (2)因为……所以……
(3)如果……就……    (4)不光……还……
九、按要求写句子。(9分)
1.扩写句子。(1分)
(    )老麻雀  (    )想拯救(    )的(    )小麻雀。
www.xuexue6.com 2.缩到最简句。(1分)
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句:小明打扫干净教室。(2分)
(1)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4.造句。(2分)
(2)无可奈何……
(2)生气勃勃……
5.写几句话,介绍你做某个实验的过程(按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改病句。(6分)
1.上课的时候,王明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2.老师总是经常表扬班里的好人好事。


3.他穿着新衣服和裤子。


十一、联系课文填充。(10分)
1.照原文填充。
(1)古井像一位________,用她的甜美的________着她的儿女。
(2)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________,__________。
(3)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
(4)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
2.理解课文填充。(6分)
(1)《题西林壁》这首诗,写了作者从________看,庐山的姿态________。其中的缘由是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
(2)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亚里斯多德的话既有________,也有________,我们应该________科学,不应该________某一个人的话。
十二、阅读短文,回答问答。(20分)
________
竹子是□□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竹子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l@)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竹子是□□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类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塑,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m6ng)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酷暑它不怕,秋风吹不落。秋去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困难,不□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www.xuexue6.com 1.这篇短文的题目:《________》(1分)
2.在文中的□□里填上一对反义词,并且能和上下文意思相吻合。(2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小学语文试卷小学语文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试卷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试卷
 
 
[ 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评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 | 管理 | 知识 | 作文 | 祝福 | 学习方法 | 诗词 | 幼教 | 英语 | 语文 | 试卷 | 教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