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学生说:“我还是认为衣着未变,是没有经济条件改变,是贫困的生活不允许她去改变。她结婚后不久就有了阿毛,生活的负担很重。鲁迅先生是想突出她生活的贫困才故意这样处理的。”我这时补充了一些看法:记得1956年拍的电影《祝福》里,——这是夏衍先生编剧的,加入了一些细节,值得我们参考。贺老六当初为了娶祥林嫂,向七老爷借了四十吊高利钱,分三年还清,实际上这是无法还清的;而在贺老六重病不能劳动时,他吃的米饭还是祥林嫂又借的一吊钱买的,就是说,旧债未还,新债又至。可想而知,在这个所谓“交好运”的新家里,生存时刻都面临着危机,他们似乎很难去考虑穿着问题。有学生马上提出疑问:其他什么衣物都没有似乎难以置信啊!有学生很善良地说出自己的解释:“衣服少,能不能说她生活节俭呢?我想三四年中她不会没给自己做一件粗布衣服吧!她会把仅有的一点钱留给自己的儿子和丈夫,或者拿去还债。这还是透露出她本性的善良。”还有的学生回答说是以不变衬她的变,衬托眼睛的变化……
其实这个问题到此并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我们也不必强求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正是因为这个问题鲁迅当初没有加以说明,教参也没有谈及,正好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学生们不无道理的回答,无疑填补了作品的意义空白。这反而加深了他们对小说内涵的认识,对他们认识小说主题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小说写作中,恰当地运用细节肖像描写可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更充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使作品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Tag:文本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语文教学 - 文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