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乃学人之本职。由于读书的个性差异,所以读书的境界往往因人而异。近代学者王国维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说,已风靡近百年。然而稍加推究,仍不能发现其个性痕迹,如第一境界就不仅有面对无限学海的选择和下定决心,且有他自己所说的“悲壮”在内,这尤其适合于从政、从军转而攻学术者,如梁启超、章太炎、陈垣、熊十力、黄侃等人,而不完全适合一般学人。
继王国维后,也有人企图别出新意,如南京师大附中某著名语文教师便说过:读书如《桃花源记》中所写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话颇有道理,也很形象,可惜略为简单了点。
最近读到香港散文家董桥用毛泽东三段词来比喻的读书三境:
一日:“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二日:“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三日:“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喝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
三段词比喻读书三境,选得很好,大气磅礴,别是一番兴味。“风雪迷漫”写出学海之苍茫。“十万工农下吉安”则目标明确,气势浩荡,颇合决心读书的境界。“四海’四句,则表现读书过程中斩关夺隘、所向披靡之豪情“往事”三句写“神驰八极,心游万仞”。末二句写此后的光风霁目、清渚白沙、思想认识升华的别开生面这样的三境用于今天更合新世纪潮流.更富时代精神。
Tag:初中学习方法,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计划,初中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