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应从高中语文教材中删去,标签:学习经验交流,工作经验交流材料,http://www.xuexue6.com
许多老师不知道,或者假装不知道。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自己的“教学质量”。
扯远了些,收回来,言归正传。
一篇现代文,化三个课时讲完。说到底,三个课时只学了一篇文章。这三个课时就在一篇文章的土地上耕耘,无论怎么精耕细作,也不会有多大的收获。若让同学们用这三个课时看多篇相类似的文章,收获恐怕要比只读一篇文章大得多。
譬如,学鲁迅的《阿Q正传》节选第七、八章,何不让学生再看《阿Q正传》全篇、再看看《狂人日记》、《孔乙己》等等;譬如,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何不让学生再看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等等;学郭沫若的《炉中煤》,何不让学生再看看《女神》、《凤凰涅盘》、《匪徒颂》、等等;学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何不让学生再看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新一轮课改把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大量积累摆上了重要位置。这个大方向应该是不错的。
毋庸讳言,本文的基本宗旨是提倡语文教学应少讲多读。多少有识之士也持同样的观点。许多报刊杂志上连篇累牍地刊载文章,批评老师“讲风盛行”而学生“读风不起”的现象,并提出种种建议,如:“读要贯穿语文教育的全过程”;“要重视领读,加强范读”;“要以情导读”;“读要体现目的、层次和过程”;“要既让学生‘读出’(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又让学生‘读入’(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等等等等。这些建议有不少是真知灼见,是经验之谈。然而,让学生读来读去,读入读出的对象,仅仅是一篇短短的课文,那个读的效果恐怕不妙。请问,谁愿意一遍两遍、三遍五遍、十遍八遍地诵读同一篇文章?对现代文,让学生读一遍可以,读两遍尚有热情,读三遍就很勉强,读第四遍就反感了。一味地读、读、读,老师和学生都会感到腻味,进而生出逆反心理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经验交流,学习经验交流,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心得体会 -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