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后悔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⑦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是怎样组织的?
引导学生先列提纲,再探究为什么这样安排。
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的。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这三点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作者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闲话,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写老王眼疾,说到女儿给他大瓶鱼肝油,可见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老王对钱家也好,在服务费上双方总是非常客气。三轮改平板三轮,没法坐了,作者还是很关心老王,对老王有好处,所以老王总觉得欠了一笔人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也要表示感谢。以彼此交往为线索,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堂总结:
《老王》是篇叙事散文,以写人为主,侧重描写老王这一普通平凡的人物,按时间先后以“我们”与老王的交往过程为线索。文章结构严谨,井然有序。
第2课时
一、 导向:
1、导语:
复习上课时内容,导入本课内容
2、揭示目标:
①课文分析
②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二、 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你怎么看待老王送鸡蛋香油的行动?为什么重病还坚持亲自送礼?
感激“我”家平时对他的关心照顾
2、为什么老王说不收钱但又把钱收下?
理解“我”不愿意白接受礼物的想法
3、“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为什么说“同是不幸”?
老王的眼睛瞎了一只是事实,相对于正常人而言,这就是一种不幸,不管他是因“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还是因为“得了恶病”而瞎了一眼,所造成的后果都是瞎了一眼,而这原因都是不幸的表现,所以这样说。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心、爱护反映在文章中,这体现了作者一家那种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老王是不幸者,但作者认为,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人道主义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总是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