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古代诗歌   名言名句  日记100字  员工手册
 
当前位置:学学咯学习网教案大全八年级语文教案《陋室铭》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正文

《陋室铭》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04-16 06:06:10]   来源:http://www.xuexue6.com  八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6286
概要: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室中往来人物不俗,映衬出作者的博学儒雅。此句应读出作者的自豪、清高之情。读此句时,“鸿”、“无”应重读。⑶“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反对照,虚实相生,写出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此句应读出作者的怡然自得、恬淡闲适之情。读此句时,语速应较慢。学生发言后,教师予以总结,并板书如下: 居室环境——幽雅
《陋室铭》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标签:初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xuexue6.com
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室中往来人物不俗,映衬出作者的博学儒雅。此句应读出作者的自豪、清高之情。读此句时,“鸿”、“无”应重读。
⑶“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反对照,虚实相生,写出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此句应读出作者的怡然自得、恬淡闲适之情。读此句时,语速应较慢。
学生发言后,教师予以总结,并板书如下:
                  居室环境——幽雅
         陋室   交往人物——儒雅     德馨(不陋)
                生活情趣——高雅
2、情景二:经过B同学头头是道的分析,A同学同意了B同学的观点。但A同学紧接着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在对陋室之景、陋室之人、陋室之事进行了详细描绘之后,为什么还要提到诸葛亮、扬雄、孔子这三个人呢?B同学面露难色:我一时也答不上来,我们还是先回家查查这三个人的资料吧!
要求:(看完资料后)假如你就是B同学,请给A同学一个满意的解答。
出示资料:这三个人是何许人也?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扬雄:西汉时辞赋家,语言学家,曾官至上品。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圣人”。学生归纳三人的共同点:都是“有名的先贤”。
继续出示资料:诸葛亮:闲居草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扬雄:潜心修学, 对官职和金钱的淡泊,是后世的典范。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学生归纳三人的共同点:都有“淡泊的情怀”。
明确:这三位有名的先贤都是作者仰慕的对象,作者把他们引为自己的同道和知己,从而使自己“陋室不陋”的观点更加充分有力。这三句话该用坚定自信、不容辩驳的语气来读。
总结: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原来可以用我们的声音来传达,我们在朗读时,如果能够恰当地处理好语调、重音、语速、语气,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刚刚我们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所以这篇文章不仅形式美,而且内容也美,真不愧是一篇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啊!
四、回应开头:
1、学到这里,刚上课时看的那个故事的谜底该揭晓了吧?(提示学生“铭”的特点:刻在器物上。)揭晓谜底: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续写故事:和州知县得知此事,气得七窍生烟,于是怒气冲冲前来兴师问罪。刘禹锡远远看见知县而来,便故意大声读起了《陋室铭》……
此时你就是刘禹锡,请对着和州知县大声朗读《陋室铭》。(生摇头晃脑地吟诵《陋室铭》,读出对势利的和州知县的轻视。)
五、总结收束:
最后,让我们一起看黑板,大声地、有感情地把这篇课文背诵一遍。(师生齐背课文)
下课前,我有两句话送给大家:愿《陋室铭》一文的铿锵音韵永远萦绕在你耳际,愿《陋室铭》一文的高尚情操永远流淌在你心间。
课后作业:任选一个题材,仿写课文,如 “考试铭”、“省运铭”、“公仆铭”等等。下课。
 

上一页  [1] [2] 


Tag:八年级语文教案初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案大全 - 八年级语文教案
 
 
[ 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评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 | 管理 | 知识 | 作文 | 祝福 | 学习方法 | 诗词 | 幼教 | 英语 | 语文 | 试卷 | 教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