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生分角色朗读13—16段
思考: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倒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明确]对楚王,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不过,在楚王面前,墨子更注意劝说的婉转和艺术性。他先用一个假设,说有这样一个人,自己有华丽的车子不坐,而去偷邻居的破车;自己有丝绸衣服不穿,而去偷邻居的粗布衣服;自己有好饭好菜不吃,而去偷邻居的粗劣食物。接着问:“此为何若人?”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这正是墨子要楚王说出的话。墨子随即一连用了颇有夸张意味的三个对比,极言楚国的物产丰富和宋国的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此时,楚王像公
输盘一样,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而无话可说,只得说“善哉”。但是,他仗着楚国的实力,仍不放弃攻宋的打算。
4、学生齐读17—22段
思考:墨子是如何对待公输盘和楚王相互推卸、敷衍塞责的?
[明确]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攻
械尽”“守有余”交代激战结果,用“诎(屈)”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在意识到墨子将是攻宋的一个极大障碍时,公输盘陡起杀机。墨子敏锐地加以揭穿,并明白告诉公输盘与楚王,宋国已做好了充分准备,“虽杀臣,不能绝也”,这才使公输盘与楚王不敢轻举妄动,楚王不得不取消攻宋的打算。这一段记述,说明要制止侵略,单靠说理是不够的,还得有足够的实力做后盾。
小结: 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沼里;通过纸上谈兵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四、赏析课文
1、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课文里人物的语言很富于表现力,能从中见出人物的精神和性格特征,墨子的语言尤其如此。如,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而在和楚王的对话中,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的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特点。
(2)机智善辩:他所使用的逻辑方法(比较法、归类法),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境地的机智。
2、墨子面对楚王,婉言相劝以设喻的方式引楚王入圈,使之循着他的思路考虑问题,通过类比推理使楚王同意他的观点。那些类比推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默读课文,从文中有关的语句推理。
点拨:荆之地┄┄宋之地┈┈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比(国土)比车子
荆有云梦┅┅宋,所为无雉免鲋鱼┅┅此为粱肉之与糟糠也──以生产比食物
荆有长松文梓┅┅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以林木比衣衫
这三组类比的落着点是,把将要发动侵略战争的楚王比做患有偷窃病的人。
3、课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一波三折,悬念迭生。
人物形象鲜明: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4、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小结
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门课外继续阅读,了解墨子的“非攻”主张。
5、想一想,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我们什么启示?
Tag:八年级语文教案,初二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案大全 - 八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