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古代诗歌   名言名句  日记100字  员工手册
 
当前位置:学学咯学习网教案大全七年级语文教案第5课 《伤仲永》教案» 正文

第5课 《伤仲永》教案

[03-12 13:39:44]   来源:http://www.xuexue6.com  七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6489
概要: (3)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学生质疑,
第5课 《伤仲永》教案,标签: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初一语文教案,http://www.xuexue6.com
 (3)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三)检测自读效果。四个大组口答竞赛。(要求学生合上书本)
 [幻灯](1)朗读下列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父异焉                                         5、环谒于邑人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6、泯然众人矣
 3、稍稍宾客其父                                   7、贤于材人远矣
 4、或以钱币乞之                                   8、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四)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
 (五)初步感知课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学生回答)
 六、全班再一次诵读课文
 七、教师小结
 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八、作业
抄写文下注释一遍
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2、揣摩本文精当的语言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同上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3
预习要求
 思考文后练习一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投影]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
 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 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二、揣摩语言
 [讲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文语言尤为精练。文章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原因,仅用了158个字,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初一语文教案教案大全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评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 | 管理 | 知识 | 作文 | 祝福 | 学习方法 | 诗词 | 幼教 | 英语 | 语文 | 试卷 | 教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