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1、任务分析
(1)教材解读
本文节选自何其芳写的《回忆周恩来同志》。文章写“我”陪周总理审阅第一次“文代”会上的报告稿,亲眼见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热情的赞颂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表达了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的感情。
整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
①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
②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
③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现了总理的精神与品格。
(2)教学目标
①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周恩来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了解他工作认真、生活简朴。进而体会到周总理是一个爱国爱民、艰苦朴素、不辞劳苦的人,从而使学生对周总理产生崇敬和热爱之情。
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初步了解课文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及对比的表现手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找出重点词句,体会其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真正体会总理的可敬可爱之处。
2、学情分析
对于周总理那个年代离现在这批小学生比较久远,他们对当时的情景知之甚少,学生对于课文中作者的感情还难以理解。为此,教师摒弃一问一答的串讲,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并通过适当的点拨和媒体辅助,引导学生对文中的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反复阅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一步感受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
3、教学策略
(1)创设便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2)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体现教为学服务。
(3)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
(4)重视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阅读需求,提高综合素质。
4、教学过程
一、介绍总理,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照片中这位刚毅消瘦、和蔼可亲,胸前始终佩戴着为人民服务徽章的老人是谁么?(板书:周总理)
2、引导学生同桌交流总理资料
3、播放纪录片《十里长街送总理》
师:我们在被影片深深感动的同时,不禁要问:为什么周总理会得到百姓的如此爱戴呢?今天,让我们跟着何其芳走进总理的办公室,走进他一夜的工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
3 、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说说你的初读感受么?
4、带着初读的体会再放声朗读课文。
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板书:简朴 劳苦)
三、品读感悟。
师:对于总理的这一夜,我们每位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但光有这点感受是不够的,让我们再走进总理的一夜看看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到总理生活的简朴和工作的劳苦的,边默读课文边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画一画,同时可以记下自己的体会。
1、体会简朴:
(1)好,看来同学们都已有了自己的理解,老师想问一下,哪些同学对总理这一夜的简朴感触特别深?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
课件出示:①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设想:这么高大的宫殿式房子里,可能会摆设些什么?(学生发挥想象,交流。)
师导:总理的办公室里有高档的老板椅吗?(没有)有黄金铺地吗?(没有)
有古玩器皿吗?(没有)用作者的话说室内的陈设怎么样?
(极其简单)
你只看到了什么?
(板书:一个、两把、一盏)
这是一个多么强烈的反差,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为我们再现总理怎样的形象?
指导朗读:
周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的简朴啊,这些可都是他生活的必需品呀,带着自己的理解体会着读读这句话──你们的眼神告诉老师有一份深深的感动在你们的心中涌动,谁愿意把你的感动用朗读告诉在坐的老师和同学?──“如此而已”就这么多了,再没有别的了,谁还想读出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