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节水灌溉技术:为有效控制棚内湿度,提高土壤温度和温室水效益,在温室作物生产中杜绝大水和明沟灌水,浇水时采用膜下暗灌,减少浇灌次数和每次灌水量。有条件的推广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使地表经常保持干燥,减少地表蒸发,降低棚内湿度。
7、病虫害防治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虫害主要采用在风口安装防虫网、棚内悬挂粘虫板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尽量少用或不用农药防治。病害主要用培育壮苗、土壤消毒、改善植物营养条件、创造适宜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温室环境条件,减少病害发生的几率,病害一旦发生,在发病初期,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控制。
8、安全使用技术:日光温室生产中施用农药必须根据温室作物发生种类、严重程度、温室环境条件、作物长势等具体情况,确定选用的种类、剂型、毒性、用量、浓度及安全间隔时间等,达到即防治了病害又不对蔬菜造成污染,使所生产的蔬菜达到无公害要求。在农药选用上一要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二要短期用药,提高防治效果;三要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保证产品质量;四要科学混配,做到多病兼治、病虫兼治,提高防效;五要轮换用药,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六要正确选择用药部位,减少农药用量;七要尽量选用烟雾剂和粉尘剂,避免因喷雾而导致棚内湿度增加;八要严格控制用药量和药液浓度、安全间隔时间。
(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加大推广已制定发布的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规程力度,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指导群众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继续加强、完善农产品检测检验手段,提升检测检验技术水平,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检验工作,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情况。
(四)植物保护技术
在病虫害预测预报上,继续严格执行《武威市农作牧病虫害预测预报制度》,围绕重点作物,重点区域认真做好小麦条锈病、小麦吸浆虫、麦蚜、油菜小菜蛾、菜蚜、油菜菌核病,豌豆根腐病,马铃薯环腐病、黑茎病、病毒病及地下害虫等病虫的监测与防治,同时做好美洲斑潜蝇、白粉病等蔬菜新发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及防治,尤其要密切注意小麦吸浆虫、油菜蚜虫、小菜蛾发生动态,做到适期查防,积极推广以生物农药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通过技术提升,使病虫防治率达到90%以上,重大病虫灾害率控制在5%以内。
(五)配方施肥技术
在抓好N、P、K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推行有机肥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技术和残膜回收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微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全乡积施农肥20万平方米,覆盖面55%以上,配方施肥面积0.8万亩,微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面积达到0.4万亩。并加大油菜专用肥、马铃薯专用肥的推广应用力度。
(六)旱作农业技术
在抓好深翻灭茬、耙耱收墒、碾压保墒、顶凌耙耱、精细整地、中耕蓄墒等传统旱农耕作措施的同时,推广农肥、磷肥秋施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粮草间作、粮药套种技术。优化作物结构和品种结构,扩大抗旱、耐旱的优质、高产良种种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