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试点企业中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采用国际最为先进的奥地利高布殊(vogelbusch)工艺技术,河南天冠采用传统技术改造,安徽丰原采取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技术系统。这些成功的探索为我国大规模发展燃料乙醇提供的技术与装置条件。加上试点销售的成功,现在从南到北,各地利用木薯、玉米、甘蔗等不同生物质加工替代石油投资热情高涨,具体研发工作大大加强。
替代能源:用自主技术形成生物能源产业条件成熟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五
从领导到居民,从专家到经济界人士,一致认为,我国作为13www.xuexue6.com版权所有! 亿人口的大国,对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命脉的能源体系,必须建立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之上。
在生物质转化替代石油方面,我国企业掌握关键技术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但在秸杆发酵利用(水解木质纤维素)等关键技术方面,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利用我国企业自主技术形成石油替代产业,是最为现实的选择。
我国已基本掌握生物质能利用关键技术,居部世界领先地位
生物质能利用先是通过发酵、分离、提取和化工加工后形成商品。在整个加工转化过程中,发酵、分离与环保是三大关键部位。与其它领域不同,在生物质能利用领域里,我国已经基本掌握关键技术,发酵、秸杆利用等技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是最早利用发酵技术加工转化粮食产品的。根据中国科大科技考古专家认定,早在9000年前,淮河流域就发明利用粮食发酵加工制作酒(乙醇)的工艺。现在的燃料酒精生产仍维持这一工艺,只是菌种培育、发酵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成份、过程控制,全部利用现代化手段。利用粮食或淀粉质原料、糖类原料发酵获得乙醇等,我国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近。平均收益率从过去的70%多,提高到90%左右。这也是我国柠檬酸类发酵产品占世界产量近半数的重要原因。安徽丰原集团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柠檬酸,收益率高达94%。充分发酵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还为后端环保奠定了基础。
特别需要提及是的农作物秸杆利用技术,我国科学家首先在世界上获得突破,并进行工业化实验。据科学组织测算,全世界秸杆或木质纤维类生物质能约相当与640亿石油,而且真正是“绿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预测的为人类持续提供能源的资源。我国年产生农作物秸杆约10亿吨,其中至少5亿吨被白白烧掉或废弃。相当于1亿吨车用燃油,比中国全年车用油总量还要多。收获季节燃烧秸杆的污染成为各地无法解决的难题。木质纤维素发酵成为世界科学家关注的技术。美国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做这方面工作,现有一座用传统方法分解作物秸杆,生产燃料酒精。由于成本较高,只能作为样板企业,靠政府补贴生存。我国科学用全新思路开展研究,现用8天时间可使稻草全部水解,近期有望获得更大突破。
生物化工中的现代分离技术运用较为普遍。我国许多高校、研究单位和企业在这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大型企业中应用也较为广泛。安徽丰原集团生产过程中的膜分离、分子分离等高技术在生产中普遍应用,个别尖端技术只有美国、日本才掌握。环保是生物质能加工转化中重要关键一环。莲花味精、丰原生化等沿淮河企业曾是国内外出名的污染大户。近年来,在政府和企业的高度关注下,不同技术类型的环保措施得到运用,同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环保技术系统。丰原集团投资2.7亿多元兴建了3座环保厂,年回收效益即达5亿元,污染排放仅为国家标准的五分之一。
此外,大连理工学院等高校还与企业合作,不断创新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如该校发明的酵母自动分离乙醇发酵技术,是世界上第一套工业化装置,已运用到我国百万吨燃料酒精试点项目中,并取得良好效益。
安徽丰原等企业在生物质加工替代石油产品方面已探索出成功模式
生物质加工替代石油产品方面,安徽丰原集团历时10年,取得巨大成功。安徽丰原集团引进高技术革新传统的工艺,率先搭建起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发酵与分离平台。利用农副产品加工转化产品可全线替代车用油、乙烯等石油产品。
丰原集团的前身是蚌埠柠檬酸厂,由于原料回收率低,消耗高、带来重污染,。1995年大规模治理淮河水体污染时,该企业是流域重点关停的19企业之一。生死关头,新任负责人李荣杰带领科研人员,研究成功“清液发酵”新技术,使水、电消耗下降约50%,粮食回收率增加30%,企业在后来的3年中产值增加了13倍,一举成为我国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物化工龙头企业,柠檬酸产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精细化工出口额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随后,该企业投入巨资,引入离子束培育菌种,分子分离、膜分离等世界领先分离技术,一方面,加工转化过程中将原料“吃干榨尽”,实现清洁生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出各种产品。在以发酵为前端的生物化工领域,丰原拥有50多项专利,生产模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怎么写,农村调研报告,报告总结计划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