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以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为龙头,加大送文化下乡工作力度,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一是今年初将政府资助的10套放映设备发放到定点乡镇,争取省“2131工程”领导小组资助屏山县放映车一辆。二是举办了2期有47个乡镇110人参加的“16毫米移动式”电影放映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农村电影放映人员的放映技能。三是各区县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开创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新局面。翠屏区由区级机关13部门联合承办开展全区百场露天电影放映活动。兴文县拨专款1万元利用节假日在城区广场及全县各乡镇厂矿企业放映科普、矿山安全等影片200余场。长宁县电影院通过改制成立新辰股份责任公司,并投资建成蜀南影视文化大楼投入运营,全年免费放映宣传教育影片20场次。据不完全统计,20**年,全市10个区县204个乡镇2936个行政村,共有放映队72个,已发行使用拷贝434个,共放映5977场,观众达162.58万人次,放映收入9.1万余元。翠屏区电影公司被评为全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先进单位。四是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深入基层为群众送戏、送书、送文化科技知识、送电影。全年送图书3000册,组织专业、业余文艺工作者参加全市“三下乡”文艺演出活动4次。
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组织江安、长宁、高县、筠连、南溪、宜宾县6个县级公共图书馆参加文化部于20**年在全国开展了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通过县图书馆申报、专家领导检查、考评、公示、上报等程序,我市高县、江安、长宁、南溪、宜宾县5县于今年8月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三级图书馆。全市图书馆坚持开馆制度,保证每周开馆时间不少于50小时。市图书馆全年购进新书近5,000种,6,000余册,接待读者33,431人次,办理借书证612个。江安县图书馆利用电子阅览室建立“文化江安,魅力之港”主页,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还为学生提供免费上网服务。同时,加强文献收集整理,收集地方文献70种,160册,修复古籍线装书《叙州府志》22册、屏山龙氏家谱1本。
五、加强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取得新进展。
(一)做好文物抢救维修。开展了全市馆藏文物防腐蚀调查,争取财政资金,对市博物馆和赵一曼纪念馆部分字画实施抢救修复。组织实施了大观楼和翠屏书院总体修缮,通过省文物局专家组验收。积极主动配合我市城市改造和基本建设,搞好地下文物的抢救性发掘工作,在南岸、白沙湾、真武路等多处建设工程抢救发掘了100多座古墓葬,出土文物60多件。同时,指导“合江门广场延伸拓展工程涉及老米市街待勘察考证建筑”、大观楼人防工程、《四川李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等工程,实现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为市政府就珙县“北京寺”、兴文县“建武明碑”、筠连县禹王宫后殿、高县罗场禹王宫、屏山愣严寺等文物的抢救性修缮、江安县文物库房建设提供意见,指导督促各基层文物使用单位强化文物保护观念,加强文物保护和修缮管理。
(二)加强文物基础管理。编制了《宜宾市文博事业“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完成 “中国地图集·四川分册”宜宾部分资料的校对、补充工作和全市10,000多件馆藏文物的清理建档工作,通过了省文物局组织的检查验收。拟定交通街、合江街、冠英街、寿昌寺街及天全街等文物街道保护方案、《云南会馆总体规划恢复方案》、《三江文化陈列馆选址及布展意见》、《迁建复原屏山马湖府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就我市文博事业的现状、发展原则和目标、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和规划,促进我市旅游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规范文物管理,实物文物安全年。制定《宜宾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报市政府;制定并公布实施《文物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完善了办事须知和办事流程;申报南溪临江古城楼城墙等12处文物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报市政府审定公布。
文物安全工作制度完善,各项责任落实。为预防各类文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各文物单位严格遵守文物安全管理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全市各文博单位、省级(含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库房、陈列室“各类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层层落实责任制;编制了江安县夕佳山民居安全技术防护体系、雷电灾害防护体系和火灾报警系统,设计了真武山古建筑群自动消防防雷工程方案报国家文物局;实施了大观楼翠屏书院综合防雷工程。实现了文物安全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