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供销合作总社工作总结
20xx年是供销社为农服务社推进年、专业合作社提升年、基层网络拓展年、破解难题攻坚年、机关作风建设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社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改革与稳定并举、发展与服务并重、系统与本级并抓,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务经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团结苦干,职能工作全力以赴、边缘工作不推不让、维稳工作常抓不懈,尽心尽力,争先进位,充分发挥供销社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全县供销社经济进入了发展恢复期和经济运行质量提升期,全行业实现了“三个三”:一是“三超”(经济实绩超计划、超序时、超同期);二是“三无”(无重大安全事故、无重大越访事件、无重大违法违纪案件);三是“三个率先”(为农服务、网络建设、经济发展实绩在全市同行业率先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如东供销社的为农服务、行业管理、网络建设、扭亏解困、信访稳定、作风建设和党建纪检等工作在全省系统总结推介,并得到县领导充分肯定。
一是服务农业,助农增收取得新进展
构建和谐社会和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也是供销社工作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必须抓实抓好。我们积极履行为农服务职能,以“三社两店一化”(村级服务社、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社,农资农家店、农村超市,网络连锁化)为载体,重点突出“助农增收”,努力实现“富农强社”。一年来,我们坚持围绕中心、维护大局,积极参与服务新农村建设。如东供销社企业改制成为全省率先实现“四光”、成为“四无”县级社,基层企业人走楼空,网破线断,在形成为农服务网络“散”、服务阵地“丢”、服务项目“少”、服务实力“弱”的情况下,履行职能,务实创新。我们把为农服务社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要抓手,组织机关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到通州、如皋、兴化、安徽等地参观学习;主任室分组划片,走村到户,踩点选址,到各镇联络指导;做好推进会议准备工作;积极实施省政府“为农服务工程”,兴办为农服务“五件实事”,在供销社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社机关紧缩开支,增收节支,挤出30多万元用于“为农服务工程”建设,特别是九、十月份深入村组,扎实推进服务社建设,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任务,15家新建服务社全部通过省三星级验收,7家省三星级复检,为近几年通过省级验收最多年份;新建“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累计14个(其中全国总社首批示范专业合作社2家、全国总社“千社千品”富民工程示范专业社4家、省市“四有”合作社7家),入社成员总数1418人,带动农户7828户,帮助成员年均实现纯收入1.229万元,实现销售总额9622万元,利润总额590万元,注册品牌总数5个,获得认证总数5个。双甸绿野富硒玉米、绿野富硒水稻、江洋出口蔬菜、海晨蟹苗、长青棉花、联发禽业等一批供销社兴办的合作社成为特色品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专业合作社,服务新农村建设”项目,获创新如东建设优秀成果奖和全县“十佳”创新发展金点子。结合“五走进”和“三名”(名品、名企、名人)活动,培植典型、培育亮点。有2人获全市首届“十佳”农产品经纪人;1人为全市首届优秀农产品经纪人;2人获全省百佳农产品经纪人,1人获提名奖,为全省获奖量最多的县。县委书记周铁根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充分肯定了供销社为农服务工作,《中华合作时报》、《江苏科技报》和全国、省、市总社等向各地推介如东供销社的做法。
二是服务创建,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
创建文明城市、实施环境革命是县委、县政府全年工作的重点,我们坚持以大局为重,积极参与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和“放心消费县”创建,在服务“两大创建”中锻炼机关作风建设。今年重点配合做好县城拆迁地块中涉及原供销社改制企业的人和事的挂钩帮扶和行政服务推进等工作,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经过艰苦工作,限期完成,不拖后腿,不设障碍,内部消化,自行化解,无一钉子户、无一超期拆迁户,县社拆迁帮扶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肯定。供销大厦拆迁合同的签约,确保了县城建设项目整体推进。在掘港农场改制期间,积极参与中心工作,走村到户,通宵达旦,通情达理,维护稳定;为服务省级“放心消费县”创建工作,着力推进“两个市场”、“两个配送中心”建设,积极实施“新网工程”,完善农村流通市场建设,按照“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思路,建设农资和日用工业供应“两张网”,供合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建有配送中心8家、农资农家店210家。加强行风建设,强化管理,规范运作,推进商品质量承诺制度、商品准入制度和经营管理“六统一”制度,“连”住企业、“锁”住质量、“管”住价格、“稳”住市场,完善农资服务体系,逐步形成镇乡村“三位一体”联购分销、联合合作的连锁网络,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组织农资星级连锁店评比,推进农资连锁和诚信体系建设,实现放心农资全覆盖;为支持“三夏”生产,5月份成功举办20xx年度农药商品推介会,推出100多个优质高效农药产品,落实农药货源150余万元,平抑了价格、稳定了市场,支持了生产,为全县农业丰产增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