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工作总结
200x年,武夷山市方志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并将党的十七大精神贯穿在各项工作中;学习中共武夷山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对接武夷山市委书记郭跃进同志讲话中的“建设好全省文化的重要窗口”。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二轮修志工作。 一是继续征集各单位1994年至20**年的修志材料,督促、指导各单位续志初稿编写工作。截止20**年12月底,有70%单位完成初稿的编写。二是对已经交来的部门志初稿进行初审。三是本单位完成“地方志编纂、专记、民俗、人物传、大事纪”等市志初稿。四是继续收集资料,编写现时每天发生的《武夷山市大事记》。
二、年鉴编写工作。根据市府要求和与政府数字武夷信息中心合作搭建武夷山“三维信息平台”的需要,于7月底开始编写20**-20**年《武夷山年鉴》,计划年底完成全部初稿。由于时间较紧,采用由各单位提供年终工作总结等资料,集中编纂的方法。至12月18日,已收集各单位20**-20**年度年终工作总结104家,占应收集单位的78%,已编写完成年鉴初稿77个单位,占57%。完成《武夷山年鉴》中《大事记》、《武夷学院创建前前后后》等特载专稿。
三、省志增编工作。根据省方志委的布署,对省志增编的部分志稿进行修改补充和新编。一是对已完成的《福建省志·地名志》按照省方志委的要求进行修改补充,增加一些乡、村、溪流及人造地名武夷宫等内容,增加文字近万字。二是完成《福建省志·方志志》武夷山市部分志稿撰写,计6000余字。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省方志委的方志志篇目提出两点补充建议。
四、旧志整理工作。着手点校民国《崇安县新志》。《崇安县新志》编于民国31年,存本不多。市方志委仅存的一套因长期翻阅,已破损不堪。为了保护好这一文化遗产, 1997年,方志办曾初次点校,由于条件有限,当时只是油印100多册,且差错较多。故我们于20**年11月底开始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点校再版,至年底,完成文字输入50%。
五、书稿审改工作。一是完成《邵武市志》部分部门志的审改工作。先后对《商业 国内贸易》、《劳动 人事 编制》、《人口》、《综合经济管理》、《地方人民政府》、《工业》、《邮政电信》、《民政》、《林业》等近30万字进行审改,撰写审改意见万余字。二是完成《武夷山市水利志》(约21万字)的审改,撰写审改意见13000字。三是协助市政协完成《闽北水利水电要揽》文史资料中的《武夷山市水利电力开发实业总公司成立前前后后》、《闽越城村古今水利篇》、《纽茂生部长视察武夷山记》、《东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前前后后》、《打造深山明珠》、《奏响六县(市)电力联网的凯歌》、《兴田三合一电站建设记》、《历史丰碑——武夷山东溪水库电站八年奋战始末》、《清献河——永恒且美》、《武夷山市城区防洪堤建设史》约3万余字的审改,其中《清献河——永恒且美》(约3000余字)根据地方志资料重写。四是协助市教育局审改武夷山市乡土教材。武夷山市乡土教材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中学三册。方志办完成一稿、二稿两次审改,撰写2万余字的审改意见。并参加《武夷山市乡土教材》评审会,对《武夷山市乡土教材》提出审改意见。五是协助原南平市委书记林克敏同志审改《画说朱熹》书稿3.8万字,并写了1千多字的审改意见。
六、读志用志工作。利用地情资料,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一是为市政府请来的规划设计专家提供资料,供专家设计参考。二是为前来洽谈投资的客商提供资料;三是为本市有需要的单位提供资料;四是为外省市前来寻祖问宗的客人提供资料。如接待香港骏鼎集团公司王熙浩一行三人,提供武夷山有关资料,并赠送《武夷山市志》2本,提供《福建省志·武夷山志》1本,供东溪水库开发设计用;参加市委宣传部召开的关于创办“闽北历史文化博物馆”座谈会,向厦门大学文学院参与规划的有关专家提供《武夷山市志》、《武夷山摩崖石刻》、《朱熹故事精选》、清董天工《武夷山志》等志书和地情资料书;为市发展和改革局提供《武夷山市志》,作为《闽北新型发展区域发展现状及目标功能定位研究》调研材料;参加市广电局申报设立“世界遗产频道”的前期准备工作、录制世界遗产系列电视专题片有关事项的讨论研究,提供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参考书目20余部;为市经贸局申报大红袍为“福建老字号”提供关于大红袍历史记载的证明材料;配合景区文明建设,撰写针对未成年儿童的电视专题片脚本《点睛武夷》(15分钟)约3000字,突出介绍武夷山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精华;为武夷山市武夷蛇博园撰写蛇博园前言及相关材料;向市纪委提供申报建立全国廉政建设基地的有关材料;接待福州张长庚先生(当年台湾义勇队队员郑书冰之子),介绍当年台湾集中崇安和北上组建义勇队的情况;接待厦门大学肖姓博士生,提供有关武夷茶的历史资料,供撰写博士毕业论文;向吴屯中学提供编写中学乡土教材相关文史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