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效果明显。在为期18天的展览期间,展馆内每天都是人头攒动,观展人群中,有北京市民也有外地游客,有白发老人也有少年儿童,有党政领导也有机关干部,有少数民族群众也有国外友人,还有军人、学生,他们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大都是慕名专程而来,可以说这次展览的规模在安阳、林州是空前的。据统计,整个展览期间,参观红旗渠精神展的观众人数已经达到26万人次,团体组织前来参观的单位达到250多批次。
三是反响强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宣传力度大。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网、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各级各类共70余家媒体,对此次展览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从报刊到电视,从电台到网站,展览期间每天都可以在媒体上看到大量的相关报道,可以这样说,我们用红旗渠精神宣传红旗渠精神,打了一场漂亮的新闻宣传“立体战”。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展览期间,全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已累计发稿800余篇(条),其中,中央和北京其他媒体230余条(新华社通稿16条,人民日报20条,头版1个,农民日报头版头条 1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5条,专题4个,其中焦点访谈1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8条,北京电视台10条,20分钟专题节目1期),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网都开设了《呼唤红旗渠精神》专栏,整个展览期间网上宣传也是这次宣传的一个亮点,18天时间共有网页4000余个,700余篇(条),其中新华网86篇,人民网61篇,央视国际网102篇,新浪网54篇,千龙网45篇。在整个展览期间,我们的省、市媒体也做了大量的深度报道。记者们放弃节假日休息,不辞劳苦,连续作战,充分体现了我们的记者队伍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充分说明了在关键时刻和重大宣传战役面前,我们的记者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另一方面是观众感受深。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红旗渠,理解红旗渠精神,我们选派了有一定经验的讲解员进行现场解说。观众中有的人到过红旗渠,大部分人只是听说过,看了这次展览,普遍反映红旗渠伟大,红旗渠精神更伟大。国外友人深有感触的讲,从红旗渠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参展的观众怀着崇敬的心情,用心听、用笔记、拍照留念、题词留言。很多北京市民自己看后,又第二次、第三次带着全家来看。热心的观众还对安阳、林州的发展,以及此次展览活动提出中肯意见。驻京许多机关、学校、企业把参观展览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得机会,作为进行党性教育的生动课堂,把党、团等组织活动放在展馆内举行。观众们的感慨、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整个展览期间,参展观众留言、题字、签名达30多本、3200余条。观众深有感触地讲,红旗渠是中国人的骄傲,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需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时代呼唤红旗渠精神,民族振兴需要这种精神。大家普遍认为,红旗渠精神展办的及时,办的好,给全国人民送上了一份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是组织严密。此次展览从提出、策划、筹备到正式开展,时间很短。展览采用珍贵的历史照片,沙盘模型,部分实物,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分为《肩负人民的重托》、《千军万马战太行》、《红旗渠精神谱新篇》、《红旗渠连着中南海》四个部分,全面展示和回顾了红旗渠精神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围绕“弘扬光大红旗渠精神”这一主题,结合此次展览,我们先后组织了红旗渠精神座谈会、红旗渠精神展笔会,安阳旅游推介会,红旗渠精神研讨会等一系列相辅相成的活动,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展览高潮。在整个展览期间,我们得到了中宣部、河南省委宣传部、国家博物馆等中央、北京市、河南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9月21日,我们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了新闻发布会。9月28日,中宣部新闻局又专门召开新闻协调动员会,强调中宣部非常重视此次展览活动,要像宣传报道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宣传弘扬红旗渠精神。要把红旗渠精神的宣传报道作为十六届四中全会后继报道的重要内容,并对展览的新闻报道工作作了非常具体、全面的安排。正是由于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此次展览活动才得以成功举办,顺利进行。同时,我们安阳市以及林州市的有关工作人员,用红旗渠精神来办红旗渠精神展,尽管工作任务繁重,生活条件艰苦,但却兢兢业业,毫无怨言,尽职尽责,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保证了活动紧张有序进行,确保了整个展览活动的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