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革用人和分配制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1.建立市场用人机制,改革教师流动调配方法
彻底改变教育用人制度,严把新教师入口关。20**年以来,我县教育用人坚持实行人才市场择优招聘录用、面向社会公开 考试选聘、合同管理的市场用人机制。高中教师由学校在编制内按学科需求申报,学校组织学科考核评议组通过笔试、面试择优在应届师范教育类本科毕业生中以签订就业协议的方式招聘录用;初中、小学教师由乡镇在编制内按学科需求及编制余缺情况申报,具体定岗到校。县教育局面向社会在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人员中组织公开选聘考试,依据个人成绩和公布的岗位,按照高考录取的办法,一步录取到学校,同时规定相应的服务期。3年来,我县按照上述方法补充中小学新教师250多名。由于实行编制内按实际需求采取市场用人的机制补充新教师做法,不仅引入岗位竞争机制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质量,也使农村偏远学校的教师得到及时补充和相对稳定。在县内教师流动调配上,我县一直坚持实行新教师服务期制度和顺向流动调整编制余缺的做法。针对农村教师调往城县学校的人情、关系和方方面面干涉带来的压力,县教育局20**年采取了城县学校考试选调教师的做法。选调考试分笔试、面试,由县教育局从外县聘请专家阅卷、评议,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既保证了调入城县学校的教师质量,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教育用人制度的改革,不仅打破了人事调配的会议研究,领导决定的陈旧模式,基本杜绝了教育人事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同时也为建立教育人才市场、完善教育用人机制积累了经验。
2.全面推行校内结构工资制
改革初期,我县少数学校虽然实行了校内结构工资制,但由于当时县财政困难,乡镇教师职务补贴工资没有兑现,医疗保险没有落实,教师的分配档次也就没有真正拉开,多数学校在报酬方面存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问题,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改革向纵深发展。20**年底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上述两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为改变这一状况,县教育局向县政府提出了深化改革,全面推行校内结构工资,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建议。经县政府同意后,于20**年4月份起,城乡所有教职工的30%津贴不再打入个人工资卡,而是由财政局按月直接拨到直属学校及乡镇教育专户;乡镇中心学校对所属初中、小学申报的教职工考核情况及分配方案进行审核后,再将所需金额下拨到学校;各学校依据有关文件规定,将30%津贴纳入校内结构工资,根据教职工的工作量及考核、考勤、考绩情况,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进行重新分配,分配差距每月最多的数百元,最少的也有几十元。由于拉开了分配档次,打破了旧的分配办法,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调动和激励。
通过对教育内部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强化了教职工的岗位意识、竞争意识,学校初步建立起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竞争激励机制,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学校出现了教师争当班主任、争当代课、抢着代主课的新气象。校长不再整天被琐事缠身,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抓大事要事,教导主任不再为分课难犯愁,学校各项工作比“内改”前有了明显进步。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各类学校争创工作进展顺利、新课程改革得以稳步实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提升等,都与改革教育内部管理制度分不开的。www.xuexue6.com免费提供
我县几年的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和兄弟县、县相比,特别是与全国教育改革的形势发展相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改革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将坚持改革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以及全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加大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以更新更好的体制来推动和促进教育的更快更大的发展,为我县及至全市的基础教育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县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情报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