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民生工程牵涉到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此我们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着眼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对事关教育、卫生、环保、稳定等机构编制事宜予以适当倾斜:
1、向社会稳定倾斜,设立了市维稳领导办公室、市长手机、信箱办公室和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畅通了民情反映通道,加强了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与市公安机关一道,顺利完成了县(市、区)基层公安机关改革,通过制定下发《县(市、区)公安机关机构设置调整意见》,引导县(市、区)公安机关将70%以上的警力投放到基层派出所和社区、路面,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2、向公共卫生倾斜,完善医疗救治体系,提高紧急救援和医疗诊治能力,增加了市人民医院210名编制,核定了市急救中心编制20名;协助卫生系统对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为即将进行的乡镇卫生院改革提供了准确的编制数据依据。3、向基础教育倾斜,成立了特殊教育学校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去年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重新核定过程中,面对各级学校由”五改六”而出现的教师严重不足局面,科学测算,合理调配,积极与省编办沟通协调,在全省严格控制编制的情况下,新增我市教师编制达564名。
4、向环境保护倾斜,将市政协经济科技资源环境委员会分设为经济科技委员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市环保局设立了总工程师、污染物总量控制办公室和固体废物管理中心,为我市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三、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创建最优发展环境
行政成本的高低决定发展环境的优劣,作为一级政府资源配置部门,我们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高度,致力于降低行政成本,严把入口关,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膨胀:
1、严格审批制度。明确规定了机构编制申报审批制度、程序和权限,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基本杜绝了市县两级擅自设立机构现象的出现。
2、加强编制管理。一方面坚持核编进人制度,坚决堵住超编进人,按照“以县整体为单位不超编才能招考公务员”的要求,加强对招录计划的科学安排。另一方面加强沟通协调,争取省编办关心倾斜,去年8月以来为我市争取到新增行政编制36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与编制定额太少的矛盾。
3、抓好监督检查。与财政局建立联系机制,每季度进行联合督查,突出抓查处落实,重点做好了乡镇总量控制“回头看”和清理“吃空饷”工作,力求从源头上堵死“吃空饷”漏洞,守住“两条底线”,全年共督办100余例到龄未退休和“吃空饷”人员,为财政节约经费100余万元。
四、夯实各项基础,推动改革发展
按照中央和省部署,我们结合**实际,把夯实三项重大改革基础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1、夯实行政管理体制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基础。按照省里要求,市县两级的改革下半年将全面启动,为此,我们及时谋划,超前工作,一是将建市以来的各机构人员编制、职能配置、领导职数等全部文件进行了收集归类,摸清了家底;二是在09年2月下发《关于开展政府机构改革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就职能配置及人员编制情况提出意见,目前我们对反馈回来的意见正在抓紧归纳梳理,力争在6月中旬提出较为全面的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意见,为上级和领导当好参谋助手。
2、夯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础。我办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岗位设置相衔接,在规范登记的基础上,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模拟归类,力争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把有限的财力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让事业单位真正“有事业”。
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配套要求,08年9月启动了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先后选定南方工商学校和市技工学校为试点,南方工商学校通过建立理事会、监事会、职代会齐全的新型法人构架,取得了教职工满意,学校发展的双赢效果,这项工作获得了中编办和省编办的高度认可。
3、夯实乡镇机构改革基础。乡镇机构改革是中央农村综合改革的核心,为此,我们在试点,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及时下发了《**市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的意见》,对乡镇的内设机构和事业站所实行整合重组,突出其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维护稳定的职能。同时切实加强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控制,严把入口、疏通出口,确保了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5年内只减不增目标的实现,守住了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