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一家没有房子,多年来一直借住在白山的亲戚家,妈妈烙煎饼,爸爸在外打工。2004年7月,张宇的妈妈被医院确诊得了骨癌,手术后丧失劳动能力。得骨癌一事,家里人一直都瞒着张宇的妈妈。2005年5月,妈妈突然对家人说她要趁着自己还未完全倒下,为家人多准备一些毛裤御寒。家里人顾及到她虚弱的身体,才不得不告诉她实情,可得知这一切后,张宇的妈妈更加坚定了为家人织毛裤的想法。
此后的每一天,她支撑着编织,直到2006年的8月初,骨癌已发展到末期,妈妈一动也动不了时,已经为小儿子张宇织完了他25岁之前所有的毛裤。
[点拨]母子情,被人们深切的称为——天下第一情。这类素材,可用于表达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适用于“母爱、感动”等亲情类主题;也可用于表达子女对母亲深深的爱,适用于“思念、怀念”等亲情类文章。
[适用话题]母爱、思念。
﹡历史典故﹡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做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点拨]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这些脍炙人口的二十四孝经典故事,可以作为曾经从长辈口中听到的故事,加以直接引用,也可以直接作为自己学习的典范,还可以直接应用题目和其中的部分语句。由于这些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们完全可以只引用故事的名字。
[适用话题]亲情、真情。
﹡哲理故事﹡
世上最美味的泡面
他是个单亲爸爸,独自抚养一个七岁的小男孩。每当孩子和朋友玩耍受伤回来,他对过世妻子留下的缺憾,便感受尤深,心底不免传来阵阵悲凉的低鸣。 这是他留下孩子出差当天发生的事。 因为要赶火车,没时间陪孩子吃早餐,他便匆匆离开了家门。一路上担心着孩子有没有吃饭,会不会哭,心老是放不下。即使抵达了出差地点,也不时打电话回家。 可孩子总是很懂事地要他不要担心。然而因为心里牵挂不安,便草草处理完事情,踏上归途。 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熟睡了,他这才松了一口气。旅途上的疲惫,让他全身无力。正准备就寝时,突然大吃一惊:棉被下面,竟然有一碗打翻了的泡面!
“这孩子!”他在盛怒之下,朝熟睡中的儿子的屁股,一阵狠打。
“为什么这么不乖,惹爸爸生气?你这样调皮,把棉被弄脏?要给谁洗?”这是妻子过世之后,他第一次体罚孩子。
“我没有……”孩子抽抽咽咽地辩解着:“我没有调皮,这……这是给爸爸吃的晚餐。”
原来孩子为了配合爸爸回家的时间,特地泡了两碗泡面,一碗自己吃,另一碗给爸爸。可是因为怕爸爸那碗面凉掉,所以放进了棉被底下保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