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老人和马都不见了。
柳氏提心吊胆地回家,试试办法,果然应验。以后她就再也不担心了。婆婆见柳氏很久不担水,可是瓮里却总是满的,很奇怪。叫小姑去看,发现了抽鞭的秘密。又有一天,婆婆破天荒允许柳氏回娘家,小姑拿马鞭在瓮里乱抽一阵,水就汹涌喷出,溢流不止。小姑慌了,立刻跑到金胜村找柳氏。柳氏正梳头,没等梳完,就急忙把一绺头发往嘴里一咬,一气跑回古唐村,什么话没说,一下就坐在瓮上。从此,水从柳氏身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流了千年万年,这就是“难老泉”。
C、在写“多”和“柔”着两个特点是,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D、引用李白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说明水的静。)
E、为什么说“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飘着的”?(说明水多。)
F、这段文字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你是怎样理解最后的“总”?
(作者借助修辞手法,运用优美的句式表写说明晋祠水的特征,然而最美的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www.xuexue6.com 四、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www.xuexue6.com是小学教师必备精品教学资料网站,其内容丰富,备受小学教师的青睐!
一、感情朗读课文1—5节,再次感受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
二、研读学习文本6——11节
1、晋祠的自然风景很美,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咱们先来看三绝之首----圣母殿。
精读第七段,讨论下面问题:
A、本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圣母殿?
(建筑年代早,规模较大,结构独特,气势雄伟,巧夺天工。)
B、从这五个方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圣母殿的?
C、本段哪一句话具体表现圣母殿及42个侍女泥塑是我国现存泥塑中的珍品?(第7节最后一句。)
D、补充:晋祠圣母殿的彩塑是我国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她们各有专职,身份、性格无一雷同,举手投足,顾盼生姿,世态人情,丝毫毕现。这组国内罕见的侍女群像,在艺术风格上,已经摆脱了南北朝以来宗教和神的束缚,而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刻画上,它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决不会是建筑主人的意图,而恰恰是雕塑艺人的深刻构思。从中,我们看到了北宋社会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真实人物,体会到她们之间的社会和由此产生的复杂心态和深刻个性。
侍女们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是艺术却把她们真实、永远地再现给了后人。告诉我们,在1000年前,有这样一些人就是这样地生活着。不朽的艺术造就了不朽的形象,不朽的形象使我们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神奇,这就是晋祠宋塑带给我们的感悟和启迪。
2、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又有何特点呢?(生动,精巧。)
3、精读第九段,讨论:
A、“飞梁”指什么?哪句话可以解释?(十字形的桥。)
B、鱼沼飞梁的奇特体现在哪里?(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
www.xuexue6.com (补充:鱼沼飞梁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沼中多鱼,故曰:“鱼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桥,“架虚为桥,若飞也。”故曰:“飞梁”。)
对于飞梁,古时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最初崛山多福寺创建时,因那里什么都好,就是没有水。山僧不得不求助于五台山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念其心诚,施一锦盒,再三叮嘱,不到崛山中不得打开。山僧一路艰辛,走到上兰村,耐不住性子,竟偷偷开一小缝看里面究竟装着什么,突然两条小龙腾空而去,一条就落到上兰村窦大夫遇难处,变成鱼沼。最后还是苦了崛山,没水。山僧气得将锦盒扔在施工现场,还算不错,锦盒掉到石缝中,居然变成一个浅浅水井。直到今天,山僧住持就以这一浅池为生活用水。
4、其他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古朴优美,用工精巧。)
5、圆中小品的特点是什么?说明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极具匠心。举例子。)
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思考本文的写作顺序。
(总—分—总的逻辑顺序。介绍自然风景是按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的顺序;介绍历史文物是按由主到次,由点到面的顺序。)
Tag: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网,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