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有文章资源都下载自最大的语文网站(http://www.xuexue6.com)
〔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石针),这里指药物。
〔见救〕救我。
〔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役〕被驱使,被迫从事。
〔不同生〕不是一母所生。陶渊明三十岁左右丧妻,后续娶翟氏,五个儿子不是同一个母亲生的。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指的是鲍叔和管仲共同做买卖,分钱的时候管仲总要多占一些,但是鲍叔不觉得他贪财,因为知道他家里穷。
〔归生、伍举,班荆道旧〕归生、伍举都是春秋时楚国人,二人交情很好,后来伍举因罪逃到了晋国做官;归生与他相遇,二人铺荆而坐,共叙旧情。归生回国后对令尹子木说,楚国人才为晋国所用,这对楚国很不好。于是楚国又召回了伍举。班荆,铺荆于地。班,摊开。荆,一种落叶灌木。
〔以败为成〕管仲最初辅佐公子纠,鲍叔辅佐公子小白。后来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是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后经鲍叔举荐,管仲做了齐相,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这句话是说在鲍叔帮助下,管仲变失败为成功。
〔因丧立功〕伍举回到楚国,后来协助公子围继承了王位,是为楚灵王。这句是说在归生帮助下,伍举于失败(因罪出逃)后回国立了功。
〔韩元长〕名融,字元长,东汉颍川(今河南禹县)人。
〔没齿〕没世,终身。
〔氾(fàn)稚春〕名毓,字稚春,西晋济北(今山东长青县)人。当时人称赞他家“儿无常父,衣无常主”。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语自《诗经·小雅·车》,意思是说,对于古人的崇高道德则敬仰,对于他们的高尚行为则遵行、学习。行,前一个“行”指行为、品行,后一个“行”是学习、实行的意思。止,句末语气词,无义。
〔尔〕那样。
〔至心尚之〕诚心诚意地崇尚他们。至心,至诚之心。尚,尊崇,崇尚。
〔汝其慎哉〕你们可要慎重啊。其,句中语气词,表示期望。
自两汉以来,与子侄晚辈的书信,有其大致遵行的传统。信中多属训诫劝勉之辞,语含说教意味。主要是训勉子侄,当如何安身立命,谨言慎行,避祸远害,流露出长辈对子侄在为人处世或生涯前途方面的关怀,并揭示作者本人对政治仕宦的观点,或为人治学应有的态度。陶渊明《与子俨等疏》亦沿袭前人“与子书”的训诫劝勉传统,不过却展现出个人独特的风格色彩。首先,陶渊明主要是“言其志”,以叙说个人情怀志趣为主体,其次方为训诫劝勉儿子。再者,书中所言之“志”,不仅传达一个为人父者对儿子的关爱,更突破前人与子书“君父至尊”的传统格局,而是向儿子诉衷肠,吐心声,并解释立场,期盼谅解。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其间流露出,自己“俛辞世”,归耕田亩,累及儿子“幼而饥寒”,从小难免“柴水之劳”的愧疚不安;还有浮现于整封书信中,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似乎怀着一分不确定感,一分疑惑,一分歉意。这些非常私人的,属于比较隐蔽幽微的情怀,是陶渊明之前与子书中所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节选自王国璎《张以仁先生七秩寿庆论文集》)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二册)告戒俨、俟、份、佚、佟:天地给人以生命,有生就一定有死,从古到今圣贤的人,有谁能够幸免呢?子夏有话说:“死生有天命,富贵天注定。”“四友”那样的人,亲自接受言谈意旨,连四友这样的人都这么说,足见穷达与否、寿命长短都是不由人的。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都下载自最大的语文网站(http://www.xuexue6.com)
我年龄已过五十,年少时穷苦,每次因为家里困乏,东西游走。本性坚强学识笨拙,参加事物多不和。自己为自己考虑,一定遗留风俗灾患,勉力弃官隐居,使你们年幼就受饥寒。我曾经感叹东汉霸王的贤妻的话,坏的棉絮自己拥有,为何要使儿子惭愧呢?这是一样的事情。虽然遗憾没有二仲那样的邻居,家里没有像老莱子的妻子,胸怀这样的苦心,自己心里很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