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召开到现在已有一个多月了,也就在十七大召开的第二天我便去网上收听胡主席的报告,一来是由于早就开始关注十七大且想写点关于此事的文章,二来则是出于爱国主义情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吗。第三个原因,中国目前已进入一个矛盾的快速积累期,也是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注定了这次大会的重要意义,十七大必然会对这些矛盾给与关注,这就决定了中国下一步的规划与发展,从而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成为我们制定自己诸多方面计划的依据,成为我们的指向灯。
众所周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骄人,每年的高增长率与低膨胀率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这五年来各项惠民政策的出台使我们更加看到了胡主席与温总理改善民生的决心与诚意,最近法国总统的访华达成的200多亿欧元的合作项目,涉及航空,环保,核工业,通信等领域更是让人们欢心鼓舞,这又使我想起了温总理的就职演说,温总理在就任总理之前就跑遍了中国2500多个县中的1800多个,可谓“哀民生之多艰,吾将上下而求索”而朱镕基总理不仅当初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还空前发展了中国经济靠得也是在超人的智慧,胆识与久经考验的实战经验。
成绩固然辉煌,但正如胡主席所言,成绩面前应看到问题与隐忧,人在自信之中需要自省。教育公平,腐败,环保,住房,金融风险,股市健康,司法不健全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在这些问题中最重要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便是政治体制改革与教育改革,仅仅靠胡主席与温总理精心治国,地方官员却软弱涣散,使下情不能上达,那么实现国富民强也是一句空话。正如贞观政要中所讲:“只有贤明的国君得到正直的大臣辅佐,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永享太平。”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做贤明的国君很难,做忠臣更难。解决行政低效与腐败还得从制度入手,健全法制,健全选举制与监督制,而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使得人民整体法制观念淡薄,因此胡锦涛十七大中也特别强调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提高政府的执行力与公信力。而中国未来能否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能否成为胡主席所说的人力资源强国,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教育,在于中国今后的教育能否承担为国家培养适应现代化,国际化的人才的责任。一流的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推动一流的科技,一流的科技又反作用于教育,如此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才不会出现文革中的人才断层问题。因此教育改革或教育公平问题是迫在眉睫,当然也需要慎重,毕竟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人民也不愿意看到一个革命性的,彻底性的改变。
因此,只有我们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居安思危。方能实现民族的强大,软实力与硬实力都被世界称赞,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大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