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滞后于需求增长的服务工作影响了农业效益的不断提升。传统产业难以提升、新特产品生产不确定、养殖业圈舍标准高、饲养数量少等现象,反映出有关方面在为农服务上还存在指导服务与群众意愿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科技服务相对滞后。农业技术人员一线工作的力量薄弱,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不专业”,技术指导与农业生产存在脱节现象,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推广转化慢。二是产业信息指导服务相对滞后。信息传播网络不完善,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窄,产品结构调整存在“跟着别人走、跟着感觉走、跟着昨天走”的现象。三是乡和部门对农民增收的超前性研究不够,农民有增收的愿望,缺乏充分的增收环境。
二、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不断提高农机作业质量,积极引进新机具、新技术
在秋翻整地的基础上,对早春作物及时进耙地、整地、使农田作业达到精耕细作,保证无残根残茬,对残膜进行回收。狠抓玉米铺膜作业质量,大力宣传、推广膜下沟灌打瓜增产效果和技术,鼓励农民新购、改造开沟铺膜打瓜播种机26台,推广膜下沟灌打瓜面积达8000亩。引进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3台。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为农作物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二)、制定不同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根据该村土壤分状情况及农作物生产水平制定了不同农作物栽培技术要点,因地制宜进行实肥。20**年,小麦平均年产达340公斤,玉米平均单产840公斤,较20**年分别增产20公斤,150公斤。
(三)、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及土壤的供肥水平和目标产量进行配方施肥,真正发挥测土配方,节本增效的作用,20**年该村被确定为塔城市测土配方示范村,在全村取土样320方,在各种作物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万亩,施用钾肥100余吨、锌肥10吨,硼肥6吨,明显的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四)、 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
为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抓好大宗农作物高产栽培的同时,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村引进无壳葫芦种植面积800亩,平均单产85公斤;亩收入达760元,种植马铃薯500亩,亩收入在2000元以上;洋葱70亩,亩收入在5800元。
(五)、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根据气候状况和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发布各类预防和防治信息,指导农户及时进行防治,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六)加强科技培训
针对该村农民科技种植的水平现状,结合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一着眼点出发,立足“科技兴农”这一战略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以提高农村经济的科技含量,振兴农村经济为目标,克服一切困难,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工作。
1、 围绕主导产业进行集中培训
2、 在农作物播种生产季节,在田间地头,现场培训
3、 张贴宣传画,墙体广告等。
20**年该村种植面积达58117亩,其中:小麦面积23047亩,平均单产340公斤,比上年提高产20公斤;玉米12764亩,平均单产840公斤,比上年提高151公斤;打瓜11904亩,平均单产69公斤,比上年提高1公斤;甜菜280亩,平均单产3.4吨比上年提高0.2吨;油菜7549亩,平均单产121公斤,单产与上年持平;大麦666亩,平均单产350公斤,比上年提高20公斤。在抓好小麦、玉米等作物高产开发的同时,增加特色作物种植面积:种植无壳葫芦800亩,平均单产85公斤;马铃薯500亩,单产3吨;洋葱70亩,单产6.5吨。对比分析:全村设立科技示范户8户,种植小麦单产比全村平均单产提高50-120公斤,玉米单产比全村平均单产提高60-180公斤;李建柱70亩,洋葱单产6.5吨,销售单价0.9元,亩纯收入3850元,是一般大田作物的10倍;马铃薯单产3吨,销售单位价0.7元,亩纯收入1300元,是大田农作物的2-3倍;无壳葫芦亩纯收入达420元,比替代作物打瓜亩增收200元;膜下沟灌打瓜平均单产达90公斤,比平铺的打瓜提高单产30余公斤,亩增收200元。通过科技示范户和特色种植的示范带动作用,村民的科学种田意识不断增强,作物产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也随着增加。
三、新农村建设工作
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按照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逐步到位。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全村面貌有了大的改观,新农村建设效果十分明显。
Tag:述职述廉报告,领导述职述廉报告,局长述职述廉报告,报告总结计划 - 述职述廉报告